|
|
乳腺浸润性导管癌超声特征与分子生物学表达的相关性研究* |
①山东省寿光市人民医院 山东 寿光 262700 |
|
Correlations of Ultrasonographic Features and Molecular Biology Expressions in Invasive Duct Carcinoma of Breast |
The People’s Hospital of Shouguang City,Shouguang 262700,China |
|
摘要 目的:探讨乳腺浸润性导管癌超声特征与分子生物学指标ER、PR、C-erbB-2 及Ki-67 之间的相关性。方法:收集本院2012 年1 月-2014 年6 月收治的107 例女性乳腺浸润性导管癌患者的临床资料,对其超声资料及分子病理学指标进行分析。结果:有毛刺征患者的ER、PR 阳性表达率均高于无毛刺征患者,有微钙化征患者ER、C-erbB-2 及Ki-67 的阳性表达率均高于无微钙化患者,有可疑淋巴结患者的C-erbB-2 阳性表达率高于无可疑淋巴结患者,血流信号丰富患者的C-erbB-2 阳性表达率明显高于血流信号不丰富患者,以上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乳腺浸润性导管癌超声表现与分子生物学指标之间存在一定的相关性,通过超声特征可预测此类乳腺癌细胞ER、PR、C-erbB-2 及Ki-67 的表达情况,为临床评估患者的生物学行为和预后、指导综合治疗方案提供参考。
|
|
关键词 :
乳腺肿瘤,
超声,
分子生物学
|
|
基金资助:山东省潍坊市卫生局科研课题(2013 第144 号) |
通讯作者:
郭冀鲁
|
[1] |
卫金金① 孙峰②. 高强度聚焦超声与子宫动脉栓塞术治疗Ⅰ型和Ⅱ型剖宫产瘢痕妊娠的效果观察*[J]. 中国医学创新, 2023, 20(9): 57-61. |
[2] |
邓勇① 古余萍① 李丽发① 冷俊① 刘婷①. 孕16~27周母体血清AFP联合超声在胎儿神经管畸形筛查中的应用*[J]. 中国医学创新, 2023, 20(8): 109-114. |
[3] |
吉小莉① 李伯堂① 马莉①. 基于超声心动图评价高血压性心脏病患者左心功能、血流动力学特征[J]. 中国医学创新, 2023, 20(8): 96-100. |
[4] |
江顺福① 许捷① 曹铭华① 吴明超① 邹永周① 徐德红① 徐鸿① 毕建灿① 吴义浪①. 床旁经颅多普勒超声在急性脑梗死桥接治疗中的指导价值[J]. 中国医学创新, 2023, 20(8): 139-143. |
[5] |
黄立志①. 超声引导下颈神经根阻滞治疗急性带状疱疹神经痛的临床研究*[J]. 中国医学创新, 2023, 20(7): 28-32. |
[6] |
周利人①. 超声辅助麦默通乳腺微创旋切术对乳腺良性肿瘤患者手术相关指标及炎症因子的影响[J]. 中国医学创新, 2023, 20(7): 42-46. |
[7] |
王超① 姜阳① 杨欣①. 超声心动图联合Tei指数对脓毒症预后评估价值及对心肌损伤的诊断价值研究[J]. 中国医学创新, 2023, 20(6): 116-120. |
[8] |
刘晓丽①. 常规超声在非肿块型乳腺癌诊断中的应用及漏误诊分析[J]. 中国医学创新, 2023, 20(6): 124-128. |
[9] |
袁娜平①. 罗哌卡因超声引导下腹横肌平面阻滞对子宫切除术患者应激反应、血流动力学及疼痛介质的影响*[J]. 中国医学创新, 2023, 20(6): 132-136. |
[10] |
李岩阁① 杜俊晓① 董延华① 李蕾① 王鲁文① 奈嫚嫚①. 经会阴盆底超声在前盆腔器官脱垂合并压力性尿失禁诊断中的应用*[J]. 中国医学创新, 2023, 20(5): 146-151. |
[11] |
朱银娣① 卞金燕① 王明玥① 顾欣贤②. 中孕期子宫颈剪切波弹性成像联合子宫颈超声对早产的预测价值[J]. 中国医学创新, 2023, 20(5): 123-127. |
[12] |
李燕云① 邹大中① 陈华① 徐宁① 郭晓珍① 黄文龙①. 良性甲状腺结节自然病程的B超随访[J]. 中国医学创新, 2023, 20(5): 156-162. |
[13] |
潘莲英① 张琛玉① 潘智勇②. 床旁颅脑超声与CT用于高危新生儿颅内出血诊断的临床对比*[J]. 中国医学创新, 2023, 20(4): 144-147. |
[14] |
林云姗①. 肉芽肿性乳腺炎和乳腺浸润性导管癌的彩色多普勒超声特征比较[J]. 中国医学创新, 2023, 20(3): 144-147. |
[15] |
许托① 吴永康① 张智① 郑昌蔚①. US-FNAB对甲状腺癌颈部淋巴结转移的诊断及甲状腺癌颈部转移性淋巴结的危险因素分析[J]. 中国医学创新, 2023, 20(3): 120-124.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