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刘氏毫火针改善脑卒中后上肢痉挛性瘫痪的效果及机制* |
谢淦全① 梁智跃① 付晴② 廖仲波① 周锐钧① 张振钊① 胡斌彬③ 周光辉① |
①东莞市松山湖中心医院康复医学科 广东 东莞 523000 ②东莞市松山湖中心医院功能检查科 广东 东莞 523000 |
|
Effect and Mechanism of Liu's Milli-fire Needle in Improving Spastic Paralysis of Upper Limb after Stroke |
XIE Ganquan, LIANG Zhiyue, FU Qing, LIAO Zhongbo, ZHOU Ruijun, ZHANG Zhenzhao, HU Binbin, ZHOU Guanghui |
First-author's address: Department of Rehabilitation Medicine, Dongguan Songshan Lake Central Hospital, Dongguan 523000, China |
|
摘要 目的:探讨刘氏毫火针改善脑卒中后上肢痉挛性瘫痪的效果及相关机制。方法:选择2021年4月—2022年10月东莞市松山湖中心医院康复医学科及神经内科脑卒中后上肢痉挛性瘫痪患者100例,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n=50)、观察组(n=50)。对照组给予常规康复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增加刘氏毫火针治疗。比较两组治疗第2、4、8周临床效果及治疗前、治疗第2、4、8周Fugl-Meyer上肢运动量表(FMA-UE)评分、Barthel指数(BI)评分、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卒中量表(NIHSS)评分、血清总胆固醇/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TC/HDL-C)、载脂蛋白B(ApoB)水平。结果:治疗第2、4、8周,观察组总有效率均高于对照组(P<0.05);治疗第2、4、8周,观察组FMA-UE评分、BI评分均高于对照组(P<0.05);治疗第2、4、8周,观察组NHISS评分均低于对照组(P<0.05);治疗第2、4、8周,两组血清TC/HDL-C、ApoB水平均低于治疗前,且观察组均较对照组改善更明显(P<0.05)。结论:刘氏毫火针可缓解脑卒中后上肢痉挛性瘫痪患者上肢痉挛状态,提高运动能力及日常生活能力,并能有效修复神经缺损,其机制可能与调节血清TC/HDL-C、ApoB表达有关。
|
|
关键词 :
刘氏毫火针,
脑卒中,
上肢痉挛性瘫痪,
总胆固醇/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
载脂蛋白B
|
收稿日期: 2023-05-11
|
基金资助:*基金项目:东莞市科技局社会发展科技面上项目(20221800900602);东莞市卫生健康局周光辉广东省名中医传承工作室项目(粤中医办函[2020]1号) |
引用本文: |
谢淦全① 梁智跃① 付晴② 廖仲波① 周锐钧① 张振钊① 胡斌彬③ 周光辉①. 刘氏毫火针改善脑卒中后上肢痉挛性瘫痪的效果及机制*[J]. 中国医学创新, 2024, 21(2): 79-83.
XIE Ganquan,LIANG Zhiyue,FU Qing,LIAO Zhongbo,ZHOU Ruijun,ZHANG Zhenzhao,HU Binbin,ZHOU Guanghui. Effect and Mechanism of Liu's Milli-fire Needle in Improving Spastic Paralysis of Upper Limb after Stroke. 中国医学创新, 2024, 21(2): 79-83.
|
|
|
|
链接本文: |
http://www.zgyxcx.com/CN/10.3969/j.issn.1674-4985.2024.02.018 或 http://www.zgyxcx.com/CN/Y2024/V21/I2/79 |
[1] |
陈俊炎① 张雪梅① 姚芬芬① 胡洪菱① 范恬昕① 罗玲华① 张航① 游小燕①. 重复经颅磁刺激治疗脑卒中后失语症的临床研究*[J]. 中国医学创新, 2024, 21(1): 31-35. |
[2] |
梁霄① 尹昱② 李春晓① 李慧① 吕红香① 赵振彪②. 延续性照护模式在脑卒中康复中的研究现状*[J]. 中国医学创新, 2023, 20(9): 167-170. |
[3] |
战梅① 贾澄杰①. 揿针治疗脑卒中后面部浅感觉障碍的效果观察[J]. 中国医学创新, 2023, 20(8): 69-72. |
[4] |
陈枫① 亚·娜仁① 甄作睿① 张文萍① 单婷婷① 姚恩生②. 早期综合康复治疗对脑卒中后吞咽障碍的效果及临床价值*[J]. 中国医学创新, 2023, 20(8): 143-146. |
[5] |
韦必成① 陈婷① 廖伯年①. 特色针法治疗脑卒中后偏瘫的研究进展[J]. 中国医学创新, 2023, 20(6): 185-188. |
[6] |
马罕怿① 许林玲② 陈朝明② 熊先亭①. 手法康复结合电针治疗脑卒中后复杂性区域性疼痛综合征的临床观察*[J]. 中国医学创新, 2023, 20(6): 33-37. |
[7] |
张秀波① 王潇琳① 杨秀珍① 孟玉春① 霍玲芝① 张慧新① 刘丽① 王兰兰①. 基于赋能理论的奥塔戈运动锻炼对老年脑卒中患者跌倒恐惧的效果研究*[J]. 中国医学创新, 2023, 20(6): 98-102. |
[8] |
高竹颖①. 调衡屈伸肌电刺激与“阴阳平衡”理论探析[J]. 中国医学创新, 2023, 20(5): 176-180. |
[9] |
玄丽娜① 李平① 董恒① 徐西元① 陈爱民①. 温通柔筋法结合针刺治疗脑卒中后上肢痉挛的临床研究*[J]. 中国医学创新, 2023, 20(4): 93-98. |
[10] |
林家宇① 孙书勤②. 基于经筋理论的脑卒中后下肢功能障碍生物力学研究进展*[J]. 中国医学创新, 2023, 20(4): 184-188. |
[11] |
张洪林① 林攀① 郭佩英①. rt-PA静脉溶栓治疗急性缺血性脑卒中的临床效果及对凝血功能的影响[J]. 中国医学创新, 2023, 20(35): 99-102. |
[12] |
顾凌燕①. 基于PEO模式的作业治疗对脑卒中偏瘫患者回归家庭日常生活能力的影响[J]. 中国医学创新, 2023, 20(32): 125-129. |
[13] |
李帅① 林飞燕① 林裕锋① 肖贝如① 陈桓练①. ApoB/A1、Cys C、UA、HbA1c、FPG与冠心病冠状动脉病变严重程度的相关性*[J]. 中国医学创新, 2023, 20(32): 138-142. |
[14] |
刘玲① 庄文静①. 共情护理干预对缺血性脑卒中合并糖尿病老年患者心理状态的影响分析[J]. 中国医学创新, 2023, 20(31): 104-108. |
[15] |
高立志①. 动脉内机械取栓治疗急性后循环缺血性脑卒中临床效果及预后影响因素分析[J]. 中国医学创新, 2023, 20(31): 148-152.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