龙氏正骨结合针刀对颈肩综合征患者颈肩功能及血清学指标的影响*
程俊① 查荣珍② 朱永峰① 聂建军① 夏继强①
①江西省景德镇市第一人民医院 江西 景德镇 333000 ②江西省景德镇市第六人民医院
The Effect of Long's Bone-setting Combined with Acupotomy on Neck Shoulder Function and Serological Indicators in Patients with Neck-shoulder Syndrome
CHENG Jun, ZHA Rongzhen, ZHU Yongfeng, NIE Jianjun, XIA Jiqiang
First-author's address: The First People's Hospital of Jingdezhen City, Jiangxi Province, Jingdezhen 333000, China
摘要 目的:探讨龙氏正骨结合针刀对颈肩综合征患者颈肩功能及血清学指标的影响。方法: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配原则将2022年5-12月景德镇市第一人民医院收治的100例颈肩综合征患者分为对照组(50例)和治疗组(50例)。对照组给予普通推拿结合普通针灸进行治疗,治疗组给予龙氏正骨结合针刀进行治疗,两组均治疗3周。比较两组治疗3周后的临床疗效,治疗前、治疗3周后的中医症候积分、疼痛程度、肩关节功能、颈椎功能及血清学指标水平。结果:与对照组治疗3周后的总有效率(82.00%)比较,治疗组总有效率(96.00%)更高(P<0.05)。治疗3周后,两组颈项疼痛、上肢麻木发凉、肌肉僵硬、头晕头痛、Northwick Park颈痛量表(NPQ)、视觉模拟评分法(VAS)、颈部功能障碍指数(NDI)评分、血清环氧化酶-2(COX-2)、前列腺素E2(PGE2)、5-羟色胺(5-HT)、转化生长因子β1(TGF-β1)、核因子-κB(NF-κB)水平与治疗前比较均降低,治疗组均低于对照组(P<0.05);两组美国加州大学肩关节评分(UCLA)评分、Borden氏测量值、椎间隙高度变化值及血清β-内啡肽(β-EP)水平与治疗前比较均升高,治疗组均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龙氏正骨结合针刀治疗颈肩综合征可明显调节患者血清学指标水平,减轻炎症,缓解疼痛,进而可改善患者中医症候、肩关节和颈椎功能,提高临床疗效。
关键词 :
颈肩综合征 ,
龙氏正骨 ,
针刀 ,
疼痛程度 ,
颈椎功能 ,
血清学
收稿日期: 2023-04-27
基金资助: *基金项目:2022年度景德镇市科技计划项目(20221SFZC020)
[1]
洪鸿翔① 徐冠华① 崔志明①. 颈椎后路椎管扩大成形术治疗K线阴性颈椎后纵韧带骨化症患者的效果分析* [J]. 中国医学创新, 2023, 20(20): 31-34.
[2]
宗颖① 黄铝① 陈慧娟①. 中药封包联合深层肌康复锻炼对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经皮椎间孔镜术后疼痛及腰椎功能的影响* [J]. 中国医学创新, 2023, 20(20): 98-101.
[3]
张建林① 纪伟① 陈永军① 李树杰①. 超声引导下腹横肌平面阻滞复合喉罩全身麻醉在腹腔镜胆囊切除患者中的应用 [J]. 中国医学创新, 2023, 20(17): 6-11.
[4]
程越生① 黄问淼① 曹晓琴① 周祝建① 毛志承① 王伟① 陈绪玉① 王涤非①. 小针刀在改善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疼痛程度及FRS、JOA评分中的应用 [J]. 中国医学创新, 2023, 20(16): 47-51.
[5]
钟钿① 孙小波① 李昱鸿①. 中药足浴联合关节镜下微创手术对顽固性跟痛症患者足功能及术后并发症的影响 [J]. 中国医学创新, 2023, 20(12): 95-98.
[6]
李城华① 彭亮① 刘玲玲① 王燕①. 桃红四物汤加减对股骨粗隆间骨折患者术后疼痛程度及凝血功能的影响 [J]. 中国医学创新, 2023, 20(12): 78-82.
[7]
胡思彦① 何志芳① 黄铝① 彭天忠①. 雷火灸配合穴位注射维生素B12治疗脑卒中后肩手综合征的临床效果观察* [J]. 中国医学创新, 2023, 20(1): 103-106.
[8]
曾国卫① 郭静娜①. 腹腔镜手术的手术室护理价值分析 [J]. 中国医学创新, 2015, 12(17): 62-64.
[9]
胡德明①. 小针刀加臭氧在治疗顽固性肩袖痛中的临床应用 [J]. 中国医学创新, 2015, 12(11): 92-94.
[10]
贾红龙①. 乙型肝炎病毒DNA定量检测的临床应用 [J]. 中国医学创新, 2015, 12(11): 110-112.
[11]
李杨① 陈伟元① 张彩铃①. 不同麻醉方式下胃癌根治术后患者的疼痛程度对比研究 [J]. 中国医学创新, 2015, 12(11): 140-14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