凝血功能指标及抗磷脂抗体检测在SLE患者合并血栓形成中的研究*
李晨① 樊金宇① 李春燕① 路遥① 张帆① 闫海润②
①牡丹江医学院第一临床医学院 黑龙江 牡丹江 157011 ②牡丹江医学院附属红旗医院
Study on the Detection of Coagulation Function Indexes and Antiphospholipid Antibodies in SLE Patients with Thrombosis
LI Chen, FAN Jinyu, LI Chunyan, LU Yao, ZHANG Fan, YAN Hairun
First-author's address: The First Clinical Medical College of Mudanjiang Medical University, Mudanjiang 157011, China
摘要 目的:探讨抗磷脂抗体(antiphospholipid antibodies,APLs)、凝血功能指标对系统性红斑狼疮(SLE)患者血栓形成的预测价值。方法:选取2021年4月-2022年8月牡丹江医学院附属红旗医院风湿免疫科85例SLE患者,按照是否合并血栓形成将其分为血栓组(n=33)与非血栓组(n=52)。比较两组基本临床资料、APLs、凝血功能指标,根据受试者工作特征(ROC)曲线评估不同指标对于SLE患者合并血栓形成的预测价值,并分析SLE患者合并血栓形成的影响因素。结果:两组年龄、性别、有无高血压、有无狼疮性肾炎、TAT、FIB、APTT、IgA-ACL、IgM-ACL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血栓组TM、D-D、PT、LA、IgG-ACL、抗β2GPⅠ均高于非血栓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经ROC曲线分析显示,TM、D-D、PT、LA、IgG-ACL、抗β2GPⅠ、各指标联合检测曲线下面积分别为0.764、0.740、0.646、0.708、0.686、0.675、0.848。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D-D(OR=8.350)、LA(OR=124.238)是SLE患者合并血栓形成的独立危险因素(P<0.05)。结论:SLE合并血栓形成患者的TM、D-D、PT、LA、IgG-ACL、抗β2GPⅠ水平呈现高表达,其中D-D、LA是SLE患者合并血栓形成的独立危险因素,在SLE血栓风险评估及血栓早期诊断中价值较高。
关键词 :
系统性红斑狼疮 ,
血栓形成 ,
抗磷脂抗体 ,
凝血功能
收稿日期: 2023-01-16
基金资助: *基金项目:黑龙江省高等教育教学改革重点项目(牡丹江医学院)项目(SJGZ20180067)
[1]
李圣平① 何恺① 汪威廉① 霍成龙① 王帅①. 醋酸去氨加压素联合控制性低中心静脉压技术对肝叶切除术患者凝血功能和出血量的影响* [J]. 中国医学创新, 2023, 20(9): 27-31.
[2]
郑剑锋① 周群① 彭永保①. TEG指导剖宫产术中大出血输血治疗的效果和安全性* [J]. 中国医学创新, 2023, 20(4): 26-30.
[3]
吴建伟① 林强① 郑剑钧① 龚绍赟①. 银杏叶提取物注射液辅助治疗老年缺血性脑血管病的效果及对患者血液流变学、凝血功能的影响 [J]. 中国医学创新, 2023, 20(20): 11-15.
[4]
刘东晖①. 限制性液体复苏对多发伤合并颅脑损伤致失血性休克患者的救治效果 [J]. 中国医学创新, 2023, 20(15): 141-145.
[5]
许祖林① 侯昌权① 易彩响① 曾宪江①. 多发性创伤患者TEG检查与传统凝血功能检查的相关性分析* [J]. 中国医学创新, 2023, 20(13): 144-148.
[6]
李城华① 彭亮① 刘玲玲① 王燕①. 桃红四物汤加减对股骨粗隆间骨折患者术后疼痛程度及凝血功能的影响 [J]. 中国医学创新, 2023, 20(12): 78-82.
[7]
唐鹏芳①. 贝利尤单抗在系统性红斑狼疮中的疗效及对淋巴细胞VCS参数的影响 [J]. 中国医学创新, 2023, 20(11): 10-13.
[8]
赵志先① 刘宇①. 经食管实时三维超声心动图评价房颤患者左心耳功能及其与血栓形成的相关性 [J]. 中国医学创新, 2023, 20(11): 104-107.
[9]
王振宇① 朱磊智① 王子瑶① 骆松① 徐小生① 胡赛① 龚良金①. 补阳还五汤对人工全髋关节置换术患者术后DVT及血液流变学指标的影响 [J]. 中国医学创新, 2023, 20(10): 93-96.
[10]
李勍① 杨雪荣① 陆明佳① 李江① 崔萍① 王明远① 李红燕① 朱沂①. 颅内静脉和静脉窦血栓形成32例的临床和影像分析* [J]. 中国医学创新, 2015, 12(27): 146-149.
[11]
赵春宁① 吴红① 张晓宇①. 系统性红斑狼疮患者眼表状态的临床特点 [J]. 中国医学创新, 2015, 12(18): 119-121.
[12]
吕运梅① 闫国珍① 刘扬①. 应用Tei指数评价系统性红斑狼疮患者的右室功能 [J]. 中国医学创新, 2015, 12(16): 67-70.
[13]
金香花① 刘瑛琦② 李玲①. 扶正祛邪法治疗阴虚内热型系统性红斑狼疮初探 [J]. 中国医学创新, 2015, 12(10): 92-9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