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医学创新  2015, Vol. 12 Issue (21): 132-134    DOI: 10.3969/j.issn.1674-4985.2015.21.050
  本期目录 | 过刊浏览 | 高级检索 |
静脉穿刺点的选择对肾动脉磁共振成像的影响*
①广东省珠海市人民医院 广东 珠海 519000
②中山大学附属第五医院
Effect of Intravenous Puncture Point Selection on Renal Artery Magnetic Resonance Imaging
The People’s Hospital of Zhuhai,Zhuhai 519000,China
全文: PDF (1242 KB)   HTML (1 KB) 
输出: BibTeX | EndNote (RIS)      
摘要 目的:探讨肘正中静脉和足背静脉穿刺点对肾动脉磁共振成像的影响。方法:选取本院2013 年6 月-2014年11 月需行肾动脉磁共振成像患者32 例,随机分为两组,分别选用肘正中静脉处和足背静脉处作为穿刺点,行肾动脉磁共振成像,采用Test Bolus 监测两组肾动脉成像峰值时间,选用Cor Cemra FT 序列行肾动脉成像,评价两组图像的血管信号强度,信噪比(SNR)和图像对比信噪比(CNR)及重建血管评分。结果:32 例均完成检查,两组延迟峰值时间分别为:肘正中静脉点为(24±3.4)s,足背静脉点为(45±5.1)s,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另外共有67 支肾动脉显影,12 例肾动脉未见异常,狭窄21 支,另有1 支完全闭塞。两组肾动脉开口处的信号强度分别为(751.25±14.2)、(738.98±31.3);SNR 分别为(73.11±4.5)、(71.96±9.5);CNR 分别(41.74±9.3)、(40.24±12.6),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重建肾动脉像均达到诊断要求。结论:肾动脉磁共振成像中,当肘正中静脉等上肢静脉穿刺失败时,足背静脉可为备选,能够满足临床需求。
服务
把本文推荐给朋友
加入我的书架
加入引用管理器
E-mail Alert
RSS
作者相关文章
关键词 足背静脉核磁共振肾脏血管造影术    
    
基金资助:2013 年国家自然科学基金(51027501-3718-0)
通讯作者: 李淑明   
引用本文:   
李淑明① 刘玉涛① 洪国斌②. 静脉穿刺点的选择对肾动脉磁共振成像的影响*[J]. 中国医学创新, 2015, 12(21): 132-134.
LI Shu-ming,LIU Yu-tao,HONG Guo-bin.. Effect of Intravenous Puncture Point Selection on Renal Artery Magnetic Resonance Imaging. 中国医学创新, 2015, 12(21): 132-134.
链接本文:  
http://www.zgyxcx.com/CN/10.3969/j.issn.1674-4985.2015.21.050     或     http://www.zgyxcx.com/CN/Y2015/V12/I21/132
京ICP备20023298号     京公网安备11010602130019
版权所有 © 《中国医学创新》杂志社
本系统由北京玛格泰克科技发展有限公司设计开发      技术支持:support@magtech.com.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