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分期康复护理干预在脑梗死患者中的应用价值 |
朱昌月① |
①福建省三明市第二医院 福建 三明 366000 |
|
Application Value of Staged Rehabilitation Nursing Intervention in Patients with Cerebral Infarction |
ZHU Changyue |
First-author's address: Sanming Second Hospital, Fujian Province, Sanming 366000, China |
|
摘要 目的:探究在脑梗死患者中应用分期康复护理干预的效果及对生活质量的影响。方法:回顾性分析2019年8月-2021年8月三明市第二医院收治的103例脑梗死患者的临床资料,按不同的护理方案将其分为常规组和分期组,其中开展常规护理干预的52例患者纳入常规组,实施分期康复护理干预的51例患者列入分期组。比较两组肢体运动功能(上肢、下肢)、步行能力、神经功能缺损程度[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脑卒中评分量表(NIHSS)]、生活质量(SF-36)评分。结果:干预1个月,分期组的上肢运动功能、下肢运动功能和步行能力评分均高于常规组(P<0.05)。干预1、3、6个月,分期组的NIHSS评分均低于常规组(P<0.05)。干预1个月,分期组的SF-36中各维度评分均高于常规组(P<0.05)。结论:在脑梗死患者中应用分期康复护理干预,可以改善患者的肢体运动功能、步行能力和神经功能,改善其生活质量。
|
|
关键词 :
分期康复护理,
脑梗死,
肢体运动功能,
生活质量
|
收稿日期: 2022-08-08
|
[1] |
王德祥① 谢宗渊① 王建军①. 分阶段延伸的个性化心脏康复运动方案对慢性心力衰竭患者心功能和生活质量的影响*[J]. 中国医学创新, 2023, 20(8): 100-104. |
[2] |
雷秀文① 朱晓磊①. 基于慢性疾病轨迹模式的护理干预在胸腔镜食管癌患者中的效果*[J]. 中国医学创新, 2023, 20(8): 86-91. |
[3] |
周冬亮① 王建民①. 前、后循环急性脑梗死患者血清MMP-9的浓度变化及临床意义[J]. 中国医学创新, 2023, 20(8): 118-121. |
[4] |
江顺福① 许捷① 曹铭华① 吴明超① 邹永周① 徐德红① 徐鸿① 毕建灿① 吴义浪①. 床旁经颅多普勒超声在急性脑梗死桥接治疗中的指导价值[J]. 中国医学创新, 2023, 20(8): 139-143. |
[5] |
苏秀萍① 陈玲红① 连丽凤① 张秀桔①. 认知行为干预联合运动疗法应用于FD患者的效果[J]. 中国医学创新, 2023, 20(7): 93-97. |
[6] |
刘元凯① 贺兴华①. 血清脂蛋白相关磷脂酶A2、白细胞介素-6水平对急性脑梗死患者阿替普酶静脉溶栓的预后评估*[J]. 中国医学创新, 2023, 20(7): 122-126. |
[7] |
徐娴① 崔德利① 黄小兵①. 双柏散外敷合四君子汤加减对胃癌化疗患者消化道不良反应、生活质量及静脉炎发生率的影响[J]. 中国医学创新, 2023, 20(6): 61-65. |
[8] |
冯媛① 张燕妮②. 生物反馈电刺激联合认知行为疗法对产后女性性功能障碍的作用*[J]. 中国医学创新, 2023, 20(6): 107-111. |
[9] |
冯林焰① 林丹瑜① 黄津津① 游秋烟① 李大治①. 振动排痰对AECOPD患者炎症因子及生活质量的影响*[J]. 中国医学创新, 2023, 20(6): 153-157. |
[10] |
童琳① 郑成①. 丁苯酞联合氯吡格雷治疗急性脑梗死的效果及对患者免疫能力的影响[J]. 中国医学创新, 2023, 20(5): 27-31. |
[11] |
任公平① 赵图雅① 李晓波① 刘琼①. 化痰通络汤联合针刺对脑梗死患者血流动力学的影响[J]. 中国医学创新, 2023, 20(4): 115-119. |
[12] |
胡雪素①. 快速康复外科护理下肝胆外科手术患者术后康复指标、护理满意度分析[J]. 中国医学创新, 2023, 20(4): 136-140. |
[13] |
陈宏① 李辉俊① 王家合① 高华银①. 胫骨横向骨搬运技术治疗下肢血栓闭塞性脉管炎的临床研究*[J]. 中国医学创新, 2023, 20(3): 15-18. |
[14] |
韩海云①. 基于奥马哈系统的个案管理模式在乳腺癌术后化疗患者中的应用效果*[J]. 中国医学创新, 2023, 20(3): 100-103. |
[15] |
冯茜① 曾丽娟① 康美玲① 蔡累① 余研①. 普罗布考联合阿托伐他汀治疗急性脑梗死的系统评价与Meta分析[J]. 中国医学创新, 2023, 20(20): 150-155.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