桂林地区不同年龄段女性乳腺癌不同分子分型特点分析*
於桃① 彭子军① 邓俊耀② 唐子翔①
①桂林市妇幼保健院病理科 广西 桂林 541001 ②桂林市妇幼保健院遗传代谢科 广西 桂林 541001
Analysis of Different Molecular Typing Characteristics of Breast Cancer in Women of Different Ages in Guilin
YU Tao, PENG Zijun, DENG Junyao, TANG Zixiang
First-author's address: Department of Pathology, Guilin Maternal and Child Health Hospital, Guilin 541001, China
摘要 目的:探讨本地区不同年龄段乳腺癌分子分型特点和病理特征。方法:收集2021年7月—2023年12月15日在本地区主要女性乳腺癌诊疗点桂林市妇幼健院等医院乳腺科的乳腺癌患者320例的临床病理学资料,包括原发肿瘤肿块大小、淋巴结转移状况、组织学分级、解剖学分期、雌激素受体(ER)、孕激素受体(PR)、人表皮生长因子受体2(HER2)和增殖细胞相关核抗原(Ki-67)及分子分型等。资料按照三个年龄段分组,即:≤35岁组、36~55岁组及>55岁组进行比较分析。结果:320例女性乳腺癌患者中≤35岁组70例(21.88%),36~55岁组185例(57.81%),>55岁组65例(20.31%)。比较不同年龄段乳腺癌患者的临床病理指标,结果提示,ER、PR表达状态、Ki-67阳性表达水平及分子分型构成比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 <0.05),其中ER阳性率>55岁组最低,为44.62%,与≤35岁组、36~55岁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PR阳性率>55岁组PR最低,并与≤35岁组和36~55岁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在Ki-67≥14%阳性表达方面,36~55岁组比例最高,为75.68%,>55岁组比例最低,为58.46%,与≤35岁组、36~55岁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在管腔B1(Luminal B1)型构成比中,>55岁组的比例最低,为10.77%,≤35岁组和36~55岁组的比例均高于>55岁组,且三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在三阴性型乳腺癌(TNBC)型构成比中,>55岁组的比例最高,为38.46%,36~55岁组次之,≤35岁组最低,三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其余肿瘤肿块最大径、淋巴结转移、组织分级、解剖学分期、HER2、Luminal A型、Luminal B2型、HER2过表达型等各组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 >0.05)。结论:本地区三个年龄组不同年龄女性乳腺癌患者的临床病理指标的原发肿瘤肿块大小、淋巴结转移、组织学分级、解剖学分期、HER2之间无显著差异,而ER、PR表达状态、Ki-67表达水平及分子分型之间存在显著性差异,三个年龄组的分子分型构成比差异主要是Luminal B1和TNBC构成比不同引起。
关键词 :
乳腺癌 ,
临床病理特征 ,
分子分型 ,
年龄
收稿日期: 2024-02-19
基金资助: *基金项目:广西卫生健康委员会自筹资金科研项目(Z20211355)
[1]
沈丽丽①. 乳腺癌患者超声征象与病理组织学类型的相关性分析 [J]. 中国医学创新, 2024, 21(8): 152-156.
[2]
罗军① 彭积院① 潘铃娟①. 亮丙瑞林对ER阳性绝经前乳腺癌化疗患者卵巢功能及骨密度的影响 [J]. 中国医学创新, 2024, 21(7): 123-126.
[3]
魏晓岑①. 乳腺癌患者化疗呕吐发生情况及其影响因素分析* [J]. 中国医学创新, 2024, 21(6): 142-145.
[4]
冯影① 刘震① 白浩天①. 前哨淋巴结活检联合保乳术治疗早期乳腺癌的效果观察 [J]. 中国医学创新, 2024, 21(5): 1-5.
[5]
江军① 常旭①. 保乳术联合前哨淋巴结活检术对乳腺癌患者生活质量、应激水平及血清肿瘤标志物的影响 [J]. 中国医学创新, 2024, 21(4): 53-57.
[6]
陈春国① 杨松① 倪陈婷① 张一心①. 乳腺癌患者生存质量的影响因素分析 [J]. 中国医学创新, 2024, 21(4): 87-91.
[7]
阮涛① 刘苗苗① 霍岩松① 宋立①. TEC化疗方案联合保乳术在Ⅱ、Ⅲ期乳腺癌患者治疗中的可行性 [J]. 中国医学创新, 2024, 21(2): 40-44.
[8]
徐勇民① 傅艳师② 王广珊③ 彭娟① 赵慧磊①. 超声引导前锯肌平面阻滞复合全麻对乳腺癌改良根治术患者围手术期免疫功能的影响* [J]. 中国医学创新, 2024, 21(1): 27-30.
[9]
杨冠楠① 张雪鹏①. PI3K/AKT/mTOR信号通路在三阴乳腺癌靶向治疗中的研究进展 [J]. 中国医学创新, 2024, 21(1): 155-158.
[10]
资雨霞① 李莉① 游顶云② 张志华① 马琼① 黑春燕① 陈立敏① 李菊林① 李娅①. 基于主成分分析探讨偏颇体质在乳腺癌患者焦虑抑郁共病中的作用* [J]. 中国医学创新, 2024, 21(1): 184-188.
[11]
傅静芬①. 血清CEA、CA125、CA153联合HER2对乳腺癌的诊断价值 [J]. 中国医学创新, 2023, 20(8): 105-108.
[12]
林舒琴① 赵雪枝① 周国香①. ACE-star模型循证护理干预对乳腺癌改良根治术后患者心理状态的影响 [J]. 中国医学创新, 2023, 20(8): 82-85.
[13]
王有龙① 李雪① 董建军① 吴亚蓉① 戴海龙② 吕宁②. 区域胸痛中心建设对不同年龄段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救治现状* [J]. 中国医学创新, 2023, 20(7): 153-157.
[14]
彭晓晴① 胡珊珊① 刘婷①. 脊柱骨折手术患者导尿管拔出后首次排尿时间的相关影响因素 [J]. 中国医学创新, 2023, 20(6): 82-85.
[15]
刘晓丽①. 常规超声在非肿块型乳腺癌诊断中的应用及漏误诊分析 [J]. 中国医学创新, 2023, 20(6): 124-12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