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术前SII、PNI对子宫颈癌淋巴结转移的预测价值 |
孙冰① 刘玮萱② 张慧勤① 汤井娇① 钱卫卫③ 王磊① |
①锦州医科大学研究生培养基地(连云港市第一人民医院)肿瘤放疗科 江苏 连云港 222000 ②锦州医科大学研究生培养基地(连云港市第一人民医院)肿瘤内科 江苏 连云港 222000 ③锦州医科大学研究生培养基地(连云港市第一人民医院)妇科 江苏 连云港 222000 |
|
Prognostic Value of Preoperative SII and PNI in Cervical Cancer with Lymph Node Metastasis |
SUN Bing, LIU Weixuan, ZHANG Huiqin, TANG Jingjiao, QIAN Weiwei, WANG Lei |
First-author's address: Department of Radiotherapy for Oncology, Jinzhou Medical University Graduate Training Base, Lianyungang 222000, China |
|
摘要 目的:探究术前全身免疫炎症指数(SII)和预后营养指数(PNI)对子宫颈癌淋巴结转移的预测价值。方法:回顾性收集2021年1月—2023年1月连云港市第一人民医院收治的131例子宫颈癌患者的临床资料。根据术后病理结果是否伴有盆腔淋巴结转移分为淋巴结转移组(n=42)和淋巴结未转移组(n=89),收集两组的临床资料及相关指标(术前SII、PNI等),进行单因素及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影响子宫颈癌淋巴结转移的危险因素,使用受试者操作特征(ROC)曲线分析SII、PNI水平对子宫颈癌淋巴结转移的预测价值。结果:淋巴结转移组SII、中性粒细胞/淋巴细胞比率(NLR)、血小板/淋巴细胞比率(PLR)、糖类抗原125(CA125)、糖类抗原153(CA153)水平及肿瘤低分化占比均高于淋巴结未转移组,而PNI低于淋巴结未转移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血小板含量、血红蛋白含量、是否绝经、是否脉管浸润、是否宫体侵犯、是否人乳头瘤病毒(HPV)感染、病理分型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SII、PNI、CA153、分化程度是子宫颈癌患者淋巴结转移的独立影响因素(P<0.05);SII、PNI联合预测子宫颈癌淋巴结转移的曲线下面积为0.898,敏感度为80.65%,特异度为91.03%,有良好的临床诊断价值。结论:SII与PNI是影响子宫颈癌淋巴结转移的独立影响因素,且术前SII、PNI联合检测可有效帮助临床医生判断子宫颈癌淋巴结转移结果。
|
|
关键词 :
子宫颈癌,
全身免疫炎症指数,
预后营养指数,
淋巴结转移,
预测价值
|
收稿日期: 2024-01-10
|
[1] |
夏琴琴① 石玲② 梅耀国③. 揿针疗法联合参麦注射液提高晚期子宫颈癌化疗患者免疫功能的临床研究*[J]. 中国医学创新, 2024, 21(9): 43-47. |
[2] |
葛坤①② 尹格平② 段升艳②. 术前两种新辅助化疗方式对晚期子宫颈癌的疗效评估[J]. 中国医学创新, 2024, 21(2): 27-31. |
[3] |
雷承泳① 李丽① 罗朝霞① 黄颖①. 外周血miR-21-5p、Foxp3及凝血功能预测人工周期-冻融胚胎移植结局的价值[J]. 中国医学创新, 2024, 21(18): 139-143. |
[4] |
单波①. PCT、PTX-3、NLR对急性阑尾炎严重程度的预测价值研究*[J]. 中国医学创新, 2024, 21(17): 170-174. |
[5] |
孙平① 高可欣① 包鸿蓉① 孙成① 张静① 王大治①. 血清LRG1表达水平在乳腺癌诊断中的应用*[J]. 中国医学创新, 2024, 21(12): 40-43. |
[6] |
姜欣佐①. 甲状腺乳头状癌患者血清CK19、MMP-9及白介素类指标的表达变化[J]. 中国医学创新, 2023, 20(8): 61-64. |
[7] |
刘丹丹① 孙健① 邬剑①. 3.0T MR动态增强与血清PKM2、CDCA5联合检测在术前评估子宫内膜癌分期及淋巴结转移的应用价值[J]. 中国医学创新, 2023, 20(7): 112-117. |
[8] |
陈森雄① 刘康宁① 吴靖升① 苏群志① 唐荣德① 苏健婷②. 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急性加重期患者痰培养与铁标志物和炎症指标的关系*[J]. 中国医学创新, 2023, 20(4): 9-15. |
[9] |
林佳① 王丹丹① 林庆纯① 陈斌① 庄梅生①. 白蛋白结合型紫杉醇联合顺铂同步放疗治疗晚期子宫颈癌的临床效果*[J]. 中国医学创新, 2023, 20(35): 10-14. |
[10] |
安仲武① 薄维波① 李欣① 常焕显①. 血清vaspin、sVCAM-1、MCP-1、IL-6、hs-CRP水平与急性脑梗死患者颈动脉粥样硬化程度的相关性及对血管风险事件的预测价值*[J]. 中国医学创新, 2023, 20(35): 145-150. |
[11] |
蓝雄师① 陈意安① 林静①. 尿微量白蛋白联合红细胞分布宽度对冠心病患者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术后再狭窄的预测价值[J]. 中国医学创新, 2023, 20(33): 16-20. |
[12] |
李楠① 郭永梅② 张上仕① 蔡雄① 邹金荣①. 稳定期NSTEMI患者预后的影响因素及GDF-15对预后的预测价值*[J]. 中国医学创新, 2023, 20(33): 143-147. |
[13] |
邱美珍① 王婧① 张明珠①. 子宫颈癌患者后装放疗所致阴道放射性损伤风险预测模型构建与验证[J]. 中国医学创新, 2023, 20(30): 167-171. |
[14] |
吴彩娟① 陶欣慧① 陈雪清① 刘玲①. 基于跨理论模型的护理干预对子宫颈癌根治术后患者盆底肌功能锻炼的影响[J]. 中国医学创新, 2023, 20(28): 107-110. |
[15] |
冯霖① 何真① 王欣欣①. 超声BI-RADS分级联合血清CA153、CEA、ALP检测在乳腺癌早期诊断及腋窝淋巴结转移预测中的应用*[J]. 中国医学创新, 2023, 20(28): 146-152.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