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低强度脉冲超声波与低能量冲击波治疗血管性勃起功能障碍的临床效果 |
王昕禧① 符浩① 段斌① 刘天生② |
①南华大学附属南华医院泌尿外科 湖南 衡阳 421002 ②南华大学附属南华医院肛肠专科 湖南 衡阳 421002 |
|
Clinical Effect of Low Intensity Pulsed Ultrasonic Wave and Low Energy Shock Wave in the Treatment of Vascular Erectile Dysfunction |
WANG Xinxi, FU Hao, DUAN Bin, LIU Tiansheng |
First-author's address: Department of Urology, Affiliated Nanhua Hospital, University of South China, Hengyang 421002, China |
|
摘要 目的:探讨血管性勃起功能障碍患者采用低强度脉冲超声波与低能量冲击波治疗的临床效果。方法:本研究将2022年10月—2023年10月南华大学附属南华医院收治的血管性勃起功能障碍患者118例作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观察组(n=59)、对照组(n=59)。观察组采用低强度脉冲超声波治疗,对照组采用低能量冲击波治疗。比较两组动脉性、静脉性勃起功能障碍的超声参数、血清因子水平、临床疗效及性生活满意情况。结果:治疗前,两组动脉性勃起功能障碍阴茎彩色多普勒超声参数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两组收缩期峰值流速(PSV)均增加,舒张末期流速(EDV)均下降,观察组PSV较对照组高,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前,两组静脉性勃起功能障碍阴茎彩色多普勒超声参数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两组PSV、阻力指数(RI)均增加,EDV均下降,观察组PSV、RI均较对照组高,EDV较对照组低,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3 d,观察组.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血管生成素Ⅰ(ANGⅠ)水平均较对照组高,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3 d,两组血管生成素Ⅱ(ANGⅡ)较治疗前均显著降低,且观察组低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3 d,两组脑源性神经营养因子(BDNF)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治疗总有效率(96.61%)较对照组(84.75%)高(P<0.05);观察组性生活满意度(94.92%)较对照组(81.36%)高(P<0.05)。结论:与低能量冲击波治疗相比,低强度脉冲超声波治疗血管性勃起功能障碍能促进患者动静脉血流量的平衡和恢复,促进血管的再生,从而提高治疗效果及性生活满意度。
|
|
关键词 :
低强度脉冲超声波,
低能量冲击波,
血管性勃起功能障碍
|
收稿日期: 2024-08-21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