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PEDF在卵巢癌中的调节机制 |
焦晓路① |
①鄄城县人民医院妇科 山东 鄄城 274699 |
|
Regulation Mechanism of PEDF in Ovarian Cancer |
JIAO Xiaolu |
First-author's address: Department of Gynaecology, Juancheng County People's Hospital, Juancheng 274699, China |
|
摘要 超过2/3的卵巢癌(ovarian cancer,OC)患者确诊时已为晚期,而目前的治疗手段效果欠佳,患者预后差。近年来,分子靶向治疗在OC的治疗中占据举足轻重的地位,因此,找寻特异性细胞分子十分必要。色素上皮衍生因子(PEDF)是一种重要的抗肿瘤因子,能够通过调节磷脂酰肌醇3激酶/蛋白激酶B(PI3K/AKT)和Fas/FasL这两条通路阻断促有丝分裂信号,从而抑制肿瘤细胞的增殖及扩散。本文着重研究PEDF在OC中的调节机制,为其进一步的研究及临床应用提供参考。
|
|
关键词 :
卵巢癌,
色素上皮衍生因子,
磷脂酰肌醇3激酶/蛋白激酶B,
Fas/FasL
|
收稿日期: 2024-05-21
|
[1] |
唐秋燕① 石玲① 梅耀国② 曾灵芝① 江波② 段训凰①. 热敏灸联合榄香烯及洛铂腹腔灌注治疗晚期卵巢癌继发恶性腹水的效果*[J]. 中国医学创新, 2024, 21(35): 25-29. |
[2] |
张桂青① 薛小燕①. 贝伐珠单抗联合标准化疗方案对晚期卵巢癌患者免疫功能及生存情况的影响[J]. 中国医学创新, 2024, 21(23): 61-64. |
[3] |
程晓波① 杨勤① 王蕾① 杨莉① 郭嫣①. 贝伐珠单抗结合TC化疗方案治疗卵巢癌的临床效果及对血清炎症因子、肿瘤标志物的影响[J]. 中国医学创新, 2024, 21(17): 59-62. |
[4] |
许燕①. TP化疗联合西黄丸及揿针治疗晚期卵巢癌的临床效果*[J]. 中国医学创新, 2023, 20(8): 77-81. |
[5] |
熊华荣① 程红① 廖丽丽① 聂翔②. 基于风险理念的肿瘤护理模式对卵巢癌化疗患者的应用研究*[J]. 中国医学创新, 2023, 20(29): 87-90. |
[6] |
鄢少聪①?应学明②?汪茜①?赵建华①. PD-1/PD-L1抑制剂联合洛铂腹腔灌注治疗晚期复发性卵巢癌的效果观察*[J]. 中国医学创新, 2023, 20(20): 51-55. |
[7] |
王怀明①. 血清AFP、HE4、CA125对卵巢癌早期诊断及病理分期判定的价值[J]. 中国医学创新, 2023, 20(2): 96-100. |
[8] |
谢利莎① 熊艳① 李玲①. 基于IKAP理论协同健康教育对卵巢癌患者心理弹性及应对方式的影响[J]. 中国医学创新, 2023, 20(19): 115-120. |
[9] |
杨红梅① 王学哲②. 硝酸镓对卵巢癌细胞蛋白表达的影响[J]. 中国医学创新, 2015, 12(7): 25-27. |
[10] |
谷毅博① 刘萍② 杜海燕② 郭海荣②. Survivin与卵巢癌相关性的研究现状[J]. 中国医学创新, 2015, 12(28): 149-152. |
[11] |
边彦慧① 王清馨②. 化疗期卵巢癌患者自我效能感水平及其影响因素调查分析*[J]. 中国医学创新, 2015, 12(18): 11-14. |
[12] |
张晶① 胡泽成① 陈忠东①. 静脉联合洛铂腹腔恒温循环热灌注化疗对晚期卵巢癌的疗效研究[J]. 中国医学创新, 2015, 12(11): 1-4. |
[13] |
刘静① 彭萍① 汪先桃①. 上皮性卵巢癌中HOST2 lncRNA的表达及临床意义*[J]. 中国医学创新, 2015, 12(03): 34-35. |
[14] |
郑明阳① 王莉①. 多普勒超声阻力指数联合肿瘤标记物对卵巢癌的诊断价值[J]. 中国医学创新, 2015, 12(02): 27-29.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