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罗培南联合经鼻高流量湿化氧疗对重症肺炎的治疗效果
李立① 黄伟① 许勇①
①铜仁市人民医院急诊科 贵州 铜仁 554300
Therapeutic Effect of Meropenem Combined with High Flow Nasal Humidified Therapy on Severe Pneumonia
LI Li, HUANG Wei, XU Yong
First-author's address: Department of Emergency, Tongren People's Hospital, Tongren 554300, China
摘要 目的:分析美罗培南联合经鼻高流量湿化氧疗对重症肺炎患者的治疗效果。方法:选取2020年1月—2024年9月铜仁市人民医院收治的80例重症肺炎患者,按不同治疗方案分为两组。对照组(n =35)予以常规治疗及经鼻高流量湿化氧疗,观察组(n =45)在对照组基础上采用美罗培南治疗。对比两组治疗效果、临床症状体征缓解时间、呼吸功能、氧化应激反应、炎症因子。结果:观察组总有效率(97.78%)较对照组(80.00%)高,各症状体征缓解时间均较对照组早,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 <0.05)。观察组治疗后呼吸功(WOB)较对照组低,动态顺应性(Cdyn)、氧合指数均较对照组高,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 <0.05)。观察组治疗后超氧化物歧化酶(SOD)较对照组高,脂质过氧化(LPO)、炎症因子水平均较对照组低,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 <0.05)。结论:美罗培南联合经鼻高流量湿化氧疗可提高重症肺炎治疗效果,改善患者呼吸功能,减轻氧化应激反应和炎症反应。
关键词 :
美罗培南 ,
经鼻高流量湿化氧疗 ,
重症肺炎
收稿日期: 2024-12-17
[1]
陈博文①. 哌拉西林钠舒巴坦钠联合吸入用乙酰半胱氨酸对重症肺炎患者血气指标及呼吸力学参数的影响 [J]. 中国医学创新, 2025, 22(3): 43-47.
[2]
王宝龙① 邹方强① 何文秀②. CVVHDF协同乙酰毛花苷及美罗培南对老年重症肺炎并心力衰竭患者炎症因子及心肌损伤指标的影响 [J]. 中国医学创新, 2024, 21(9): 73-77.
[3]
穆丹① 陈荣娟① 陈霞①. 血必净注射液在重症肺炎患者中的应用效果及对氧代谢、Toll样受体的影响 [J]. 中国医学创新, 2024, 21(7): 119-122.
[4]
王冬旭①② 史雪①. YKL-40、sTREM-1、HMGB1在重症肺炎患儿支气管肺泡灌洗液中的表达及意义 [J]. 中国医学创新, 2024, 21(4): 119-123.
[5]
陈敏① 徐亚军① 邓燕燕① 曹清①. 经鼻高流量加温湿化吸氧在重症肺炎患者中的疗效* [J]. 中国医学创新, 2024, 21(36): 73-76.
[6]
柳冬英①. 血必净注射液联合哌拉西林治疗老年重症肺炎的效果 [J]. 中国医学创新, 2024, 21(34): 137-140.
[7]
胡文平① 朱彤① 郭文炜① 彭龙龙① 罗丽丽①. 不同剂量血必净注射液治疗重症肺炎患者的临床效果* [J]. 中国医学创新, 2024, 21(30): 43-47.
[8]
张文① 徐小妹①. 间断声门下灌洗联合大剂量氨溴索注射液对ICU重症肺炎疗效的影响 [J]. 中国医学创新, 2024, 21(28): 113-116.
[9]
姚贇① 徐丽晶① 罗彬① 苏伟① 孙攀博①. 盐酸氨溴索联合莫西沙星、比阿培南治疗老年重症肺炎对患者肺泡灌洗液TLR4、PCT、hs-CRP水平的影响* [J]. 中国医学创新, 2024, 21(26): 136-140.
[10]
黄菁菁①. 层级护理模式治疗ICU重症肺炎患者的临床效果及对预后的影响分析 [J]. 中国医学创新, 2024, 21(25): 98-102.
[11]
周雄① 邹晓荣① 钱小军①. 无创呼吸机联合常规治疗在重症肺炎患者中的应用价值 [J]. 中国医学创新, 2024, 21(23): 92-95.
[12]
熊丹① 邓琼① 陈婷①. 重症肺炎患者外周血CD64指数、NLR及CD14+单核细胞HLA-DR的检测意义分析 [J]. 中国医学创新, 2024, 21(21): 166-170.
[13]
张森① 梁松荣① 王华洪② 卢月梅③. NIPPV联合HFNC在呼吸衰竭合并心力衰竭患者中的应用* [J]. 中国医学创新, 2024, 21(18): 32-36.
[14]
赵旭① 袁成凤②. 胸腺法新联合HFNC治疗对老年重症肺炎并呼吸衰竭患者血气指标和免疫功能的影响 [J]. 中国医学创新, 2024, 21(18): 63-67.
[15]
夏露萍① 涂绍军① 金婧茹①. HFNC、NIPPV在AECOPD患者中的应用比较 [J]. 中国医学创新, 2024, 21(13): 143-14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