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同产次与产后盆底肌力、肌电值变化的关系研究
姚青兰① 万仁慧①
①江西省妇幼保健院产科 江西 南昌 330008
A Study on 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Different Births and Changes in Postpartum Pelvic Floor Muscle Strength and Electromyographic Values
YAO Qinglan, WAN Renhui
First-author's address: Obstetrics and Gynecology Department of Jiangxi Maternal and Child Health Hospital, Nanchang 330008, China
摘要 目的:探讨不同产次与产后盆底肌力、肌电值变化的关系。方法:选择2022年1月—2023年12月江西省妇幼保健院102例产后6周第一次复查的产妇为研究对象,将初次分娩的产妇纳入初产妇组(n =52),其余非初产的产妇纳入经产妇组(n =50)。比较两组各时段(产前、产后6周、产后3个月、产后6个月)盆底肌力情况和产后各时段(产后6周、产后3个月、产后6个月)盆底表面肌电值变化情况。结果:初产妇组产后3个月、产后6个月的快速收缩阶段最大值、紧张收缩阶段平均值、耐力收缩阶段平均值均大于产后6周和经产妇组(P <0.05);初产妇组产后6个月的快速收缩阶段最大值、紧张收缩阶段平均值、耐力收缩阶段平均值均大于产后3个月(P <0.05)。初产妇组与经产妇组各时段Ⅰ类肌力下降率、Ⅱ类肌力下降率对比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 >0.05)。结论:与初产妇相比,经产妇对产后盆底肌电值的影响较大,但不同产次对产后盆底肌力的影响不大。
关键词 :
不同产次 ,
产后 ,
盆底肌力 ,
肌电值
收稿日期: 2024-07-04
[1]
魏伟① 庞恩翠② 张俊红② 刘洁③. 改良Hayman缝合术联合卡前列素氨丁三醇治疗剖宫产产后出血及对卵巢恢复的应用效果 [J]. 中国医学创新, 2024, 21(8): 25-29.
[2]
叶丽卿①. 不同剂量的氨甲环酸在预防剖宫产产后出血中的效果及其抗纤维蛋白溶解作用分析 [J]. 中国医学创新, 2024, 21(7): 10-14.
[3]
李静①. 电极片阴部电刺激疗法联合凯格尔盆底康复训练对产妇产后盆底功能康复的影响 [J]. 中国医学创新, 2024, 21(6): 137-141.
[4]
孙玉芳① 尹晔② 孙婧① 饶文群① 肖慧莲③ 李成秀③. 雷火灸辅助治疗产后压力性尿失禁的价值* [J]. 中国医学创新, 2024, 21(4): 127-131.
[5]
鲍彩霞① 李丽娟②. 卡前列素氨丁三醇在宫缩乏力性产后出血患者中的应用效果及对宫缩情况、血液指标的影响 [J]. 中国医学创新, 2024, 21(33): 155-158.
[6]
李瑶瑶① 王爱萍② 周勤仙① 谭丽平① 张小芳①. 宫腔单球囊联合葡萄糖酸钙在剖宫产术中预防产后出血的应用效果* [J]. 中国医学创新, 2024, 21(32): 113-117.
[7]
曾祯① 谢媛① 张艳艳①. 新斯的明肌注联合电针并超短波治疗在产后尿潴留患者中的应用* [J]. 中国医学创新, 2024, 21(27): 66-70.
[8]
刘美华① 彭黎群② 钟瑱①. 联用马来酸麦角新碱与卡前列甲酯栓在防治宫缩乏力性产后出血中的应用效果 [J]. 中国医学创新, 2024, 21(21): 57-60.
[9]
王珊① 张劲宜① 李月芬① 刘俊①. 预防性使用氨甲环酸减少高危妊娠剖宫产出血的临床观察* [J]. 中国医学创新, 2024, 21(17): 41-45.
[10]
李英① 郭玲利① 钟卿琳①. 妊娠晚期血浆PDW、D-D及FIB在高危产妇产后出血中的研究 [J]. 中国医学创新, 2024, 21(14): 143-146.
[11]
顾林① 陈俊杰①. 凶险性前置胎盘孕妇MRI征象与产后出血的关系分析 [J]. 中国医学创新, 2024, 21(13): 105-108.
[12]
程燕莺①. 阶段性情绪引导联合康复训练对产后出血患者心理状态和生活质量的影响 [J]. 中国医学创新, 2024, 21(11): 84-88.
[13]
王方① 何丹② 黄姗③. 盆底康复治疗仪与认知行为干预在产后盆底康复中的效果分析* [J]. 中国医学创新, 2024, 21(10): 84-87.
[14]
瞿青女①. Bakri球囊管理循证实践在前置胎盘产后出血患者中的应用 [J]. 中国医学创新, 2023, 20(9): 91-95.
[15]
谢婷① 刘维① 李晓珍① 黎春① 刘水清① 刘青①. 流产后关爱对高危人工流产患者术后避孕方式选择的影响* [J]. 中国医学创新, 2023, 20(9): 158-16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