复方黄柏液涂剂联合益生菌、硝呋太尔制霉素阴道软胶囊治疗滴虫阴道炎的效果
曾媛①
①云霄县妇幼保健院药剂科 福建 云霄 363300
Effect of Compound Huangbai Liquid Coating Combined with Probiotics and Nifuratel Nysfungin Vaginal Soft Capsules in the Treatment of Trichomonas Vaginitis
ZENG Yuan
First-author's address: Department of Pharmacy, Yunxiao County Maternal and Child Health Hospital, Yunxiao 363300, China
摘要 目的:探究复方黄柏液涂剂联合益生菌、硝呋太尔制霉素阴道软胶囊治疗滴虫阴道炎(TV)的效果。方法:选取2021年6月—2023年6月云霄县妇幼保健院收治的TV患者98例,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接受益生菌+硝呋太尔制霉素阴道软胶囊治疗)及研究组(接受硝呋太尔制霉素阴道软胶囊+益生菌+复方黄柏液涂剂治疗),各49例。对比两组临床疗效、氧化应激指标水平、炎症因子水平,以及阴道乳杆菌数量、过氧化氢(H2O2)阳性率及复发率。结果:研究组治疗总有效率高于对照组,复发率低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两组丙二醛(MDA)、Toll样受体2(TLR2)、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白细胞介素-13(IL-13)、H2O2阳性率均降低,研究组均低于对照组,两组超氧化物歧化酶(SOD)、乳杆菌评分均升高,研究组均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TV患者采用复方黄柏液涂剂联合益生菌、硝呋太尔制霉素阴道软胶囊治疗,可降低炎症因子水平,减轻氧化应激反应,改善阴道微生态,降低复发率。
关键词 :
硝呋太尔制霉素阴道软胶囊 ,
益生菌 ,
复方黄柏液涂剂 ,
滴虫阴道炎 ,
炎症因子
收稿日期: 2024-07-24
[1]
刘远奇① 陈博文① 杨洋①. 血糖和炎症指标水平对机械通气重症肺炎患者预后的预测价值分析* [J]. 中国医学创新, 2025, 22(7): 117-121.
[2]
薛辉① 翟丽萍② 魏鑫① 李月梅① 周凌②. 糖尿病足溃疡患者炎症因子与病情严重程度及预后的关系 [J]. 中国医学创新, 2025, 22(6): 129-134.
[3]
王学朝① 刘彦锋①. 参附注射液联合乌司他丁治疗脓毒症休克患者的效果 [J]. 中国医学创新, 2025, 22(5): 52-57.
[4]
李露平①. 氢氧化钙联合氯己定根管消毒治疗对牙髓炎患者血清炎症因子的影响 [J]. 中国医学创新, 2025, 22(5): 103-107.
[5]
李春燕①. 肺康复训练对肺癌术后患者肺功能、炎症因子的影响 [J]. 中国医学创新, 2025, 22(5): 90-93.
[6]
杨杏玲① 王群① 危丽①. 宫腔镜电切术联合地屈孕酮对子宫内膜息肉患者炎症因子及复发情况的影响 [J]. 中国医学创新, 2025, 22(4): 60-63.
[7]
陈贵阳①. 一次性根治术治疗肛周脓肿的效果及对患者术后疼痛和炎症因子水平的影响 [J]. 中国医学创新, 2025, 22(4): 64-67.
[8]
张煜①. 异甘草酸镁联合益肝灵治疗失代偿期肝硬化患者的效果分析 [J]. 中国医学创新, 2025, 22(2): 64-68.
[9]
王玉含①. 复方黄柏液涂剂联合中药熏洗治疗对肛周脓肿患者创面愈合及炎症因子的影响 [J]. 中国医学创新, 2025, 22(2): 46-50.
[10]
李源① 吴婷婷②. 达格列净联合二甲双胍治疗2型糖尿病患者的效果分析 [J]. 中国医学创新, 2025, 22(2): 103-107.
[11]
罗贤云① 官海云①. 益生菌联合雷贝拉唑四联疗法治疗幽门螺杆菌阳性慢性糜烂性胃炎的效果 [J]. 中国医学创新, 2025, 22(1): 31-34.
[12]
李明① 付姜峰① 邱学文①. 后路减压椎弓根钉内固定术对腰椎骨折并发脊髓损伤患者炎症因子及神经因子的影响 [J]. 中国医学创新, 2025, 22(1): 117-121.
[13]
段艳① 高天丽①. 炎症因子及凝血指标在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中的检测价值 [J]. 中国医学创新, 2025, 22(1): 100-103.
[14]
林韶华① 周舟①. 宫腹腔镜手术联合富血小板血浆宫腔灌注对子宫内膜异位症不孕患者的影响 [J]. 中国医学创新, 2024, 21(9): 26-30.
[15]
李晓静① 杨国政②. 免疫调节剂联合吸入用复方异丙托溴铵溶液治疗慢性阻塞性肺疾病的效果 [J]. 中国医学创新, 2024, 21(9): 30-3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