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MAGL介导内源性大麻素系统参与PSD发生的研究进展* |
宋维伟① 田荣娜② 李希芝① 李斌① |
①滨州医学院附属医院神经内科 山东 滨州 256600 ②滨州医学院附属医院骨关节外科 山东 滨州 256600 |
|
Advances in MAGL Mediated Endogenous Cannabinoid System Involved in PSD |
SONG Weiwei, TIAN Rongna, LI Xizhi, LI Bin |
First-author's address: Department of Neurology, Affiliated Hospital of Binzhou Medical University, Binzhou 256600, China |
|
摘要 脑卒中后抑郁(PSD)作为脑卒中后常见的后遗症表现,对脑卒中后患者运动和认知障碍的治疗及康复有负面的影响,并显著增加脑卒中复发及死亡的概率。内源性大麻素系统(ECS)是情绪调节不可或缺的一部分,与脑卒中及抑郁的发病机制有关。单酰基甘油脂肪酶(MAGL)作为ECS最重要水解酶,被认为是治疗神经精神疾病最有前途的药物靶点。本文通过分析MAGL与PSD的相关性,为探索PSD发病机制及抗PSD药物的开发提供新的视角。
|
|
关键词 :
脑卒中,
抑郁,
脑卒中后抑郁,
内源性大麻素系统,
单酰基甘油脂肪酶
|
收稿日期: 2025-02-28
|
基金资助:*基金项目:山东省医药卫生科技发展计划项目(2019WS322) |
[1] |
徐珊珊① 曲凯① 曹镇洋① 聂鑫① 申冬①. 依达拉奉右莰醇联合丁苯酞治疗急性缺血性脑卒中合并糖尿病患者的临床效果*[J]. 中国医学创新, 2025, 22(9): 19-22. |
[2] |
赵瑞斌① 张桂荣① 张昆② 尹鹭峰① 林湘①. 岐黄针疗法结合康复训练在脑卒中后神经源性膀胱尿失禁患者治疗中的临床效果*[J]. 中国医学创新, 2025, 22(9): 128-132. |
[3] |
邹安民① 黄邵芳① 邹加炉① 涂斌①. 人工智能辅助头颈部CTA在急性脑卒中影像诊断中的临床应用*[J]. 中国医学创新, 2025, 22(9): 137-141. |
[4] |
黄娜纯子① 江艳②. 缺血性脑卒中合并2型糖尿病患者尿路感染的预测模型构建与验证*[J]. 中国医学创新, 2025, 22(9): 160-165. |
[5] |
黄美松①. 本体感觉神经肌肉促进技术联合重复经颅磁刺激对缺血性脑卒中上肢功能障碍患者的影响[J]. 中国医学创新, 2025, 22(8): 6-10. |
[6] |
张鹏① 刘叶① 王中智①. PNF对脑卒中偏瘫患者下肢运动及自动态平衡功能的影响*[J]. 中国医学创新, 2025, 22(7): 73-76. |
[7] |
刘芸①. 脏腑图点穴疗法联合神经肌肉电刺激治疗脑卒中后肢体功能障碍的效果[J]. 中国医学创新, 2025, 22(7): 121-125. |
[8] |
李伟①. 草酸艾司西酞普兰联合喹硫平治疗对双相情感障碍抑郁发作患者HAMD、BRMS、SDSS评分及神经递质的影响*[J]. 中国医学创新, 2025, 22(7): 142-146. |
[9] |
曹晓① 牛淑芳①. 产后抑郁治疗及新兴疗法研究进展[J]. 中国医学创新, 2025, 22(7): 159-164. |
[10] |
苏思思① 刘佳① 林帅① 王大龙①. 艾司氯胺酮复合右美托咪定的应用研究进展[J]. 中国医学创新, 2025, 22(7): 184-188. |
[11] |
刘美颀① 张雪辉② 李媛青① 刘安昊① 颜冉冉③ 吴冬梅②. 脑卒中患者机械通气撤机影响因素的研究进展*[J]. 中国医学创新, 2025, 22(6): 179-184. |
[12] |
刘冬① 艾荣昌① 宋爽① 乐守江①. 优势认知行为治疗对青少年抑郁障碍患者的病耻感、心理韧性及主观幸福感的影响[J]. 中国医学创新, 2025, 22(6): 158-162. |
[13] |
陈琴① 张晓菲① 张麒麟①. 太极推拿联合肌电生物反馈疗法治疗脑卒中后上肢运动功能障碍的临床效果*[J]. 中国医学创新, 2025, 22(5): 43-47. |
[14] |
张雨琴① 谢强① 阳叶① 邓紫刚①. 脑卒中偏瘫手功能障碍的康复治疗研究进展*[J]. 中国医学创新, 2025, 22(5): 170-174. |
[15] |
王幼奇① 周文琼② 何绍林③ 颜湘玉④. 低频经颅磁刺激在伴焦虑症状的抑郁症患者中的应用效果*[J]. 中国医学创新, 2025, 22(4): 52-56.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