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
| 奈达铂与紫杉醇(白蛋白结合型)化疗同步IMRT在颈段及胸上段食管癌中的疗效 |
| 毛润芝① |
| ①泉州市第一医院放射治疗科 福建 泉州 362000 |
|
| Efficacy of Nedaplatin and Paclitaxel (Albumin-bound Type) Chemotherapy Combined with Concurrent IMRT in Cervical and Upper Thoracic Esophageal Cancer |
| MAO Runzhi |
| First-author's address: Department of Radiotherapy, Quanzhou First Hospital, Quanzhou 362000, China |
|
|
|
摘要 目的:分析颈段及胸上段食管癌患者,采取奈达铂与紫杉醇(白蛋白结合型)化疗同步适形调强放射治疗(IMRT)效果。方法:选取2021年1月—2023年6月泉州市第一医院60例颈段及胸上段食管癌患者为研究对象,基于随机数字表法分为两组,每组30例,对照组接受IMRT,研究组接受奈达铂与紫杉醇(白蛋白结合型)化疗同步IMRT治疗。观察两组不同治疗方案应用疗效与治疗前后的血清肿瘤标志物水平,以及治疗期间的不良反应发生率、生存情况差异。结果:同对照组相比,研究组有效率、疾病控制率高,研究组治疗后1个月血清肿瘤标志物表达水平低于对照组(P<0.05);两组不良反应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1年生存率、研究组随访1年生存患者的卡氏功能状态(KPS)评分较对照组高(P<0.05)。结论:采取奈达铂与紫杉醇(白蛋白结合型)化疗同步IMRT治疗方案,有助于提升颈段及胸上段食管癌患者临床疗效,降低血清肿瘤标志物表达水平,有助于提升患者1年生存率。
|
|
| 关键词 :
紫杉醇(白蛋白结合型),
食管癌,
适形调强放射治疗,
肿瘤标志物
|
|
收稿日期: 2025-06-30
|
| [1] |
芦忠祥①. 基于吞咽功能评估的分级护理联合早期床上康复训练对食管癌根治术患者预后的影响[J]. 中国医学创新, 2025, 22(8): 81-85. |
| [2] |
马丁丁① 石鑫① 左宏波① 蒋轶① 王志①. 阿托伐他汀协同阿贝西利联合氟维司群治疗HR+/HER2-型晚期乳腺癌患者的临床效果*[J]. 中国医学创新, 2025, 22(4): 10-14. |
| [3] |
冯玉燕①. 奥希替尼联合培美曲塞和顺铂一线方案治疗晚期非小细胞肺癌的效果及安全性分析[J]. 中国医学创新, 2025, 22(4): 40-44. |
| [4] |
童银枝①. 桂枝茯苓胶囊联合地诺孕素对OEC术后患者卵巢功能与血清CA125、CA19-9的影响*[J]. 中国医学创新, 2025, 22(4): 56-60. |
| [5] |
雷宇岗① 胡洪林②. 紫杉醇联合卡铂同步放疗对老年非小细胞肺癌患者肿瘤标志物的影响[J]. 中国医学创新, 2025, 22(24): 125-129. |
| [6] |
濮忠建① 姜爱萍② 杨帆① 王亚军①. 榄香烯口服乳联合PD-1抑制剂治疗晚期食管鳞状细胞癌的临床效果*[J]. 中国医学创新, 2025, 22(2): 24-28. |
| [7] |
吴春梅① 丰育来②. 安罗替尼联合卡瑞利珠单抗治疗标准化疗失败驱动基因阴性晚期NSCLC的效果[J]. 中国医学创新, 2025, 22(2): 14-19. |
| [8] |
鄢平平① 熊星辉①. 贝伐珠单抗联合TP方案化疗对晚期子宫颈癌患者血清肿瘤标志物及不良反应的影响*[J]. 中国医学创新, 2025, 22(19): 10-14. |
| [9] |
张进良①. 胸腔-纵隔双管胸腔引流和单管胸腔引流应用于全腔镜下食管癌根治术中的效果[J]. 中国医学创新, 2025, 22(13): 57-60. |
| [10] |
范园园①② 李崇慧① 白华③. 扶正安中汤联合TP方案治疗晚期非小细胞肺癌的效果*[J]. 中国医学创新, 2025, 22(13): 74-78. |
| [11] |
田宁① 张山燕① 周远① 王娟①. 参麦注射液联合AG化疗方案对晚期不可切除胰腺癌患者肿瘤标志物及免疫功能的影响[J]. 中国医学创新, 2025, 22(12): 17-20. |
| [12] |
肖璐① 易琰斐① 钟欢① 王志强② 肖威① 罗能平③. 四君子汤加减结合FOLFOX4方案化疗对晚期结直肠癌患者血清肿瘤标志物水平、KPS评分的影响*[J]. 中国医学创新, 2025, 22(11): 26-29. |
| [13] |
赵立江① 董正① 李玉胜① 张爱凤①. 斯鲁利单抗联合化放疗治疗小细胞肺癌的临床效果及对血清肿瘤标志物水平的影响*[J]. 中国医学创新, 2025, 22(11): 139-143. |
| [14] |
万卢①② 童强② 刘晓波②. 肠道微生物群与消化道肿瘤关系的研究进展*[J]. 中国医学创新, 2025, 22(1): 179-183. |
| [15] |
张意① 文武②. DEB-TACE与索拉非尼联用治疗中晚期肝细胞肝癌的临床研究[J]. 中国医学创新, 2024, 21(7): 5-9.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