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溶栓后PCI和直接性PCI对急性心肌梗死患者的影响分析 |
①广东省湛江市第二人民医院 广东 湛江 524003 |
|
Influence Analysis of PCI after Thrombolysis and Direct PCI on Patients with Acute Myocardial Infarction |
The Second People’s Hospital of Zhanjiang,Zhanjiang 524003,China |
|
摘要 目的:分析讨论溶栓后PCI 和直接性PCI 对急性心肌梗死患者的影响。方法:选取2012 年1 月-2014年12 月本院心血管内科接收的急性心肌梗死患者70 例作为研究对象,对其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其中,31 例患者接受溶栓后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为溶栓后PCI 组,另外39 例患者接受直接性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为直接性PCI组。观察两组患者治疗后疗效、左心室收缩能力的改变情况及并发症发生情况并比较分析。结果:70 例患者经临床救治后,病情均得到改善,溶栓后PCI 组总有效率为70.97%,直接性PCI 组总有效率为97.44%,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治疗后20、80 d 的左室舒张末内径与左心室舒张末期容积指数、左室射血分数较治疗后3 d 存在明显改善,但溶栓后PCI 组结果差于直接性PCI 组,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出院后走访调查结果提示,在复发、心力衰竭等并发症发生上,直接PCI 组发生率为10.26% 明显低于溶栓后PCI 组的35.48%,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对急性心肌梗死患者具有很好的治疗效果,相比之下,直接性PCI 治疗综合效果优于溶栓后PCI 治疗。
|
|
关键词 :
溶栓后PCI,
直接性PCI,
急性心肌梗死
|
|
通讯作者:
张谷
|
[1] |
莫健姣① 黄显南① 刘燕① 刘莉① 周柳芳①. 青年急性心肌梗死发病危险因素的Meta分析*[J]. 中国医学创新, 2023, 20(7): 162-167. |
[2] |
许楚伟① 许宏俊① 刘涛生① 林悦涛①. 不同时间窗介入治疗对急性心肌梗死患者效果及睡眠质量的影响分析*[J]. 中国医学创新, 2023, 20(3): 40-44. |
[3] |
韦颖① 莫昌干① 韦利元① 贝晓娜① 赖冬艳① 唐秀革①. 心脏康复训练对急性心肌梗死患者PCI术后心功能及血清炎症因子的影响*[J]. 中国医学创新, 2023, 20(3): 53-56. |
[4] |
刘佳佳① 彭翔①. 急性心肌梗死介入术后并发心力衰竭联合应用达格列净、诺欣妥治疗的效果分析[J]. 中国医学创新, 2023, 20(19): 52-57. |
[5] |
胡茜茜① 王卫星① 刘彦均①. Lp(a)水平与急性心肌梗死的相关性研究进展[J]. 中国医学创新, 2023, 20(16): 184-188. |
[6] |
张上仕① 朱红艳① 李楠① 刘旖① 张涛①. 沙库巴曲缬沙坦钠在AMI早期治疗中的效果及对血清相关指标的影响*[J]. 中国医学创新, 2023, 20(15): 69-72. |
[7] |
何冰①. 干预性急性心肌梗死158例血浆B型钠尿肽急诊PCI术后的表达变化与临床意义[J]. 中国医学创新, 2015, 12(26): 11-14. |
[8] |
张县华① 范怀周① 李梓锋①. 汕头市青年AMI临床特征及其影响因素分析*[J]. 中国医学创新, 2015, 12(18): 46-48. |
[9] |
林常①. 替罗非班在急性心肌梗死中的应用效果[J]. 中国医学创新, 2015, 12(16): 70-72. |
[10] |
金霞① 马晶茹① . 血浆脑钠肽的检测对急性心肌梗死患者的早期诊断价值[J]. 中国医学创新, 2014, 11(26): 3-6. |
[11] |
梁晓悦① 庄君灿① 吴木富① 林艳玲① 杨永奕①. 院前急救干预对急性心肌梗死患者预后的影响[J]. 中国医学创新, 15, 12(08): 128-131. |
[12] |
余华① 黄佐贵① 李潇华① 杜国伟① 李厚荣① 殷波① 李倩① 金海燕① 向娟① 郭敏① 冉亮① 潘楠①. 急性心肌梗死恶性室性心律失常患者的预后研究[J]. 中国医学创新, 15, 12(08): 135-137.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