数据收录
摘要目录

中国医学创新

    

2025年 22卷 2期

刊出日期 2025-01-15

下一期
论  著
李为之① 张群贵① 黄立① 赖剑平① 丁金泉① 刘历鹏② 吴伟伟②

目的:探究基于容积旋转调强放疗(VMAT)技术下自适应补偿膜在乳腺癌放疗中的应用价值。方法:选取赣州市肿瘤医院2021年2月—2023年2月的60例乳腺癌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30例,两组均采用VMAT技术,对照组患者使用固定补偿膜,观察组患者使用自适应补偿膜。比较两组患者的皮肤受照射最小剂量(Dmin)、最大剂量(Dmax)、平均剂量(Dmean),计划靶区的Dmin、Dmax、Dmean、均匀性指数(HI)、适形性指数(CI),患侧肺的Dmean、接受5 Gy及以上剂量照射的体积占总体积的百分比(V5 Gy)、接受10 Gy及以上剂量照射的体积占总体积的百分比(V10 Gy)、接受20 Gy及以上剂量照射的体积占总体积的百分比(V20 Gy)、接受30 Gy及以上剂量照射的体积占总体积的百分比(V30 Gy),心脏的平均剂量Dmean、V20 Gy、V30 Gy。结果:观察组自适应补偿膜的空气间隙体积及最大空气间隙高度均明显小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皮肤受照射的Dmin、Dmax、Dmean均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计划靶区的Dmin、Dmax、Dmean、HI均低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的CI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患侧肺的Dmean、V5 Gy、V10 Gy、V20 Gy、V30 Gy均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心脏的Dmean、V20 Gy、V30 Gy均显著低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基于VMAT技术下,自适应补偿膜能降低皮肤受照射剂量,大幅度改善计划靶区剂量分布、适形性指数、均匀性指数,减少患侧、心脏等危及器官的照射剂量。

2025 Vol. 22 (2): 1-5 [摘要]( 66 HTML (1 KB)  PDF  (990 KB)  ( 56 )

王海兰① 杨志龙①

目的:探究卡瑞利珠单抗结合仑伐替尼用于中晚期肝癌患者的近远期疗效。方法:选取吉安市中心人民医院2022年1月—2023年8月收治的90例中晚期肝癌患者,按1∶1比例原则将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n=45)和观察组(n=45)。对照组予以仑伐替尼,观察组在此基础上予以卡瑞利珠单抗。对比两组肝功能、免疫细胞水平、肿瘤标志物水平、临床疗效等。结果:治疗后,观察组总胆红素(total bilirubin,TBIL)、丙氨酸氨基转移酶(alanine aminotransferase,ALT)、国际标准化比值(international normalized ratio,INR)均低于对照组,白蛋白(albumin,ALB)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观察组免疫功能指标[成熟的T淋巴细胞(CD3+)(68.66±5.91)%、辅助性T细胞(CD4+)(45.56±5.19)%、CD4+/CD8+(1.87±0.39)]均高于对照组[(62.13±4.87)%、(38.92±4.35)%、(1.58±0.21)],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观察组甲胎蛋白(alpha-fetoprotein,AFP)(3.12±0.53)μg/L、血清细胞角质蛋白19抗体(CK19)(83.32±10.25)U/mL均低于对照组的(3.86±0.78)μg/L、(95.20±10.43)U/mL,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临床总有效率(42.22%)高于对照组(22.22%)(χ2=4.121,P=0.042)。结论:中晚期肝癌使用仑伐替尼结合卡瑞利珠单抗治疗,有助于抑制肿瘤生长,改善患者免疫与肝功能,临床疗效显著,值得临床推广。

2025 Vol. 22 (2): 5-9 [摘要]( 60 HTML (1 KB)  PDF  (1012 KB)  ( 17 )

吕映频① 谭慧芳① 高静①

目的:分析生长激素宫腔灌注应用于胚胎反复移植失败的效果及对患者子宫动脉血流参数、胚胎种植率的影响。方法:以2020年5月—2023年5月在青岛大学附属医院生殖医学科接受诊疗的胚胎反复移植失败患者80例作为研究对象,以随机数字表法分组。两组均进行人工周期和胚胎移植,经期第10、12、14天时,对照组(n=40)进行生理盐水宫腔灌注,观察组(n=40)进行生长激素宫腔灌注。比较两组子宫动脉血流参数、移植结局、子宫内膜厚度及蠕动波情况。结果:宫腔灌注后,两组子宫动脉收缩期峰值流速/舒张末期流速(S/D)、搏动指数(PI)及阻力指数(RI)对比,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胚胎种植率为50.00%,较对照组的26.92%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的临床妊娠率为87.50%,高于对照组的37.5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生化妊娠率、活产率、持续妊娠率及早期流产率对比,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宫腔灌注后,两组子宫内膜厚度均高于宫腔灌注前,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宫腔灌注后,两组子宫内膜蠕动波频率均低于宫腔灌注前,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生长激素宫腔灌注应用于胚胎反复移植失败患者中的效果显著,不仅能提高胚胎种植率和临床妊娠率,而且在改善子宫内膜厚度及蠕动波方面也有保障。

2025 Vol. 22 (2): 10-13 [摘要]( 63 HTML (1 KB)  PDF  (965 KB)  ( 23 )

吴春梅① 丰育来②

目的:分析安罗替尼联合卡瑞利珠单抗治疗标准化疗失败的驱动基因阴性晚期非小细胞肺癌(NSCLC)的效果。方法:研究对象为连云港市中医院2021年6月—2023年6月接收的标准化疗失败的驱动基因阴性晚期NSCLC患者,共纳入86例,根据不同治疗方法将患者分为对照组(n=45)和观察组(n=41)。对照组给予安罗替尼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结合卡瑞利珠单抗治疗,两组均治疗3个疗程。对比两组临床疗效,以及治疗前和治疗后的免疫功能(CD3+、CD4+、CD4+/CD8+)、肿瘤标志物[糖类抗原125(CA125)、癌胚抗原(CEA)、鳞状细胞癌抗原(SCCA)]、程序性死亡受体1(PD-1)、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肺功能。结果:观察组的治疗总有效率[39.02%(16/41)]较对照组[17.78%(8/45)]高(P<0.05);观察组治疗后的CD3+、CD4+、CD4+/CD8+、肺功能指标均高于对照组,肿瘤标志物、PD-1、VEGF水平均低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安罗替尼联合卡瑞利珠单抗有助于提高标准化疗失败的驱动基因阴性晚期NSCLC患者的临床效果,改善免疫功能和肺功能。

2025 Vol. 22 (2): 14-19 [摘要]( 56 HTML (1 KB)  PDF  (1042 KB)  ( 42 )

李伟① 张璐② 徐立金①

目的:探究定痛清浆散预防无张力疝修补术后血清肿的临床效果。方法:以2022年1月—2023年6月新余市中医院收治的80例腹股沟疝患者为研究对象。所有患者均接受无张力疝修补术治疗,按随机数字表法,分成对照组(常规预防干预,n=40)和研究组(常规预防联合定痛清浆散干预,n=40)。比较两组临床围手术期相关指标、疼痛程度[视觉模拟评分法(VAS)]、血清肿发生率、血清肿体积、术区感染率、补片排异反应发生率、二次手术率及血清炎症因子[白细胞介素-6(IL-6)、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C反应蛋白(CRP)]。结果:术后,研究组患者恢复饮食时间、下床时间均早于对照组,住院时间短于对照组(P<0.05)。两组术后7 d的VAS评分均低于术后1 d,且研究组术后7 d的VAS评分低于对照组(P<0.05)。研究组患者术后血清肿的发生率为7.50%,低于对照组的25.00%,且研究组发生血清肿的患者术后7 d血清肿体积小于对照组(P<0.05)。对照组术区感染发生率为20.00%,高于研究组的5.00%(P<0.05);两组患者补片排异反应发生率及二次手术率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7 d,两组患者的IL-6、TNF-α、CRP水平均低于术前、术后1 d,且研究组均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针对无张力疝修补术后患者,定痛清浆散预防血清肿的效果显著,可以促进患者恢复,减轻患者疼痛程度,降低术区感染率及血清炎症因子水平。

2025 Vol. 22 (2): 19-23 [摘要]( 53 HTML (1 KB)  PDF  (1012 KB)  ( 14 )

临床研究
濮忠建① 姜爱萍② 杨帆① 王亚军①

目的:探讨榄香烯口服乳联合程序性死亡受体1(PD-1)抑制剂治疗晚期食管癌患者的临床效果及安全性。方法:选取2020年6月—2022年5月于海安市中医院肿瘤科就诊的60例晚期食管癌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对照组,各30例。对照组采用PD-1抑制剂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加用榄香烯口服乳治疗。比较两组的治疗效果、生活质量、不良反应及外周血CD4+CD25+Treg水平。结果:观察组疾病控制率(DCR)高于对照组,但两组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客观缓解率(ORR)高于对照组(P<0.05)。治疗前,两组Karnofsky功能状态(KPS)评分、CD4+CD25+Treg细胞水平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两组KPS评分均高于治疗前,CD4+CD25+Treg细胞水平均低于治疗前,且观察组KPS评分高于对照组,CD4+CD25+Treg细胞水平低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G1、G2级肺炎和肠炎发生率均低于对照组(P<0.05),两组其余不良反应发生率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榄香烯口服乳联合PD-1抑制剂治疗晚期食管癌的效果较好,可改善患者生活质量,且安全性高。

2025 Vol. 22 (2): 24-28 [摘要]( 60 HTML (1 KB)  PDF  (1100 KB)  ( 21 )

熊剑① 许文鹏① 黄露① 林云②

目的:探讨失眠症伴焦虑患者使用重复经颅磁刺激(rTMS)联合归脾汤治疗的效果。方法:随机将江西中医药大学附属医院2022年6月—2023年9月收治的失眠症伴焦虑患者80例分为对照组与观察组,各40例,对照组采用阿普唑仑常规治疗,基于此,观察组加用rTMS联合归脾汤治疗,两组均治疗4周。比较两组治疗效果、焦虑程度、睡眠质量、不良反应。结果:观察组治疗总有效率较对照组高(P<0.05);治疗后,两组汉密尔顿焦虑量表(HAMA)评分、匹兹堡睡眠质量指数(PSQI)均降低,且观察组均低于对照组(P<0.05);两组不良反应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失眠症伴焦虑患者加用rTMS联合归脾汤治疗,效果满意,可改善睡眠质量,减轻焦虑,且有较高的安全性。

2025 Vol. 22 (2): 28-31 [摘要]( 58 HTML (1 KB)  PDF  (1067 KB)  ( 37 )

赖棠彬① 郭彩华① 杨昭君①

目的:探究三种不同治疗方案对血糖控制不佳的2型糖尿病(T2DM)患者的效果。方法:纳入2022年3月—2023年10月瑞金市中医院102例血糖控制不佳的T2DM患者,使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三组,各34例。A组采用恩格列净联合甘精胰岛素治疗,B组采用达格列净联合甘精胰岛素治疗,C组采用甘精胰岛素治疗。对比三组疗效、血糖指标[空腹血糖(FPG)、餐后2 h血糖(2 h PG)、糖化血红蛋白(HbA1c)]、血压[收缩压(SBP)和舒张压(DBP)]、胰岛功能[稳态胰岛素β细胞抵抗指数(HOMA-IR)、胰岛素β细胞分泌功能指数(HOMA-β)]、脂肪因子(脂联素、抵抗素和瘦素)及不良反应。结果:治疗12周后,A组FPG低于B组、C组,B组低于C组(P<0.05);治疗12周后,A组2 h PG、HbA1c均低于B组、C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12周后,A组SBP、DBP均低于B组、C组,B组SBP、DBP均低于C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12周后,A组HOMA-IR低于B组、C组,HOMA-β高于B组、C组,B组HOMA-β高于C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12周后,A组脂联素高于B组、C组,抵抗素、瘦素均低于B组、C组,B组脂联素高于C组,抵抗素、瘦素均低于C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三组患者不良反应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恩格列净联合甘精胰岛素方案对血糖控制不佳的T2DM疗效更优,可有效控制血糖,降低血压。

2025 Vol. 22 (2): 32-36 [摘要]( 56 HTML (1 KB)  PDF  (1092 KB)  ( 38 )

涂展① 何泽伟① 孔之寅① 陈浩男① 杜文喜②

目的:观察单侧双通道内镜(UBE)联合穴位冲击波对腰椎管狭窄症(LSS)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浙江中医药大学附属第一医院骨科2022年10月—2023年12月收治的LSS患者60例,根据治疗方法不同分为治疗组及对照组,每组30例。两组均予UBE治疗,对照组术后予常规止痛、营养神经及护胃等治疗,治疗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术后予以冲击波刺激承山穴。术后进行3个月的随访,收集并记录两组术前及术后1周、1个月、3个月的视觉模拟评分法(VAS)评分、日本骨科协会评估治疗分数(JOA)及Oswestry功能障碍指数(ODI),并于术后3个月时采用改良Macnab疗效评定标准对两组的疗效进行评价。结果:治疗组和对照组术后1周、1个月、3个月VAS评分、ODI均低于术前,JOA均高于术前,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组术后1周、1个月、3个月VAS评分、ODI均低于对照组,JOA均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组和对照组优良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UBE联合穴位冲击波治疗LSS的效果显著,可减轻术后疼痛,促进腰椎功能康复,提高患者生活质量。

2025 Vol. 22 (2): 37-41 [摘要]( 50 HTML (1 KB)  PDF  (1091 KB)  ( 36 )

李美蓉① 柯移新② 张育仁① 李小婷① 邓菊梅③

目的:探讨2型糖尿病(T2DM)伴肥胖患者采用司美格鲁肽联合达格列净治疗对胰岛素抵抗和炎症反应的影响。方法:选取2023年1—12月晋江市医院收治的共计90例T2DM伴肥胖患者,以随机数字表法分成研究组(n=45)与对照组(n=45),对照组给予达格列净治疗,研究组给予司美格鲁肽联合达格列净治疗,比较两组血糖水平、胰岛素抵抗、炎症反应、体重指数(BMI)、不良反应。结果:治疗后两组空腹血糖(FPG)、餐后2 h血糖(2 h PG)水平均较治疗前下降,研究组均较对照组更低,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两组胰岛素抵抗指数(HOMA-IR)均较治疗前下降,胰岛β细胞功能指数(HOMA-β)均较治疗前升高,研究组HOMA-IR较对照组更低,HOMA-β更高,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两组C反应蛋白(CRP)、白细胞介素-6(IL-6)、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水平均较治疗前下降,研究组均较对照组更低,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两组BMI均较治疗前下降,研究组较对照组更低,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11.11%)与对照组(17.78%)不良反应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司美格鲁肽联合达格列净应用于T2DM伴肥胖患者治疗中,能够降低血糖水平,改善胰岛素抵抗,缓解炎症反应,提高体重控制效果,安全性较高。

2025 Vol. 22 (2): 41-46 [摘要]( 68 HTML (1 KB)  PDF  (1124 KB)  ( 44 )

王玉含①

目的:探究复方黄柏液涂剂联合中药熏洗治疗肛周脓肿的效果。方法:选择2021年3月—2023年3月在徐州市中医院治疗的肛周脓肿患者84例,应用随机数字表法将其分为对照组(术后予以复方黄柏液涂剂治疗)及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联合中药熏洗治疗),各42例。对比两组创面愈合情况[创面渗液、创面水肿、视觉模拟评分法(VAS)、创面愈合时间]、肛门功能(肛管最大收缩压、肛管静息压)、炎症因子[白细胞介素-6(IL-6)、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超敏C反应蛋白(hs-CRP)]、微循环指标[创面血流量、经皮氧分压、表皮生长因子(EGF)]、转化生长因子-β(TGF-β)、血管内皮细胞生长因子(VEGF)、创面细菌清除率。结果:观察组创面渗液、创面水肿、VAS评分均低于对照组,创面愈合时间早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两组肛门功能指标均降低,观察组均低于对照组(P<0.05)。治疗7 d后,两组IL-6、TNF-α、hs-CRP水平均降低,观察组均低于对照组,两组创面血流量均增加,观察组大于对照组,两组经皮氧分压、EGF、TGF-β、VEGF均升高,观察组均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1、7 d后,观察组创面细菌清除率均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肛周脓肿患者接受复方黄柏液涂剂联合中药熏洗治疗,可促进创面愈合和肛门功能恢复,降低炎症因子水平,促进TGF-β、VEGF表达,改善肛周微循环。

2025 Vol. 22 (2): 46-50 [摘要]( 63 HTML (1 KB)  PDF  (1096 KB)  ( 28 )

徐惠① 徐利本① 吴立广① 龙璐璐①

目的:旨在评估腹主动脉旁预防延伸野放疗联合同步化疗对局部晚期子宫颈癌(locally advanced cervical cancer,LACC)患者效果及安全性的影响。方法:选取江苏大学附属人民医院于2017年

2025 Vol. 22 (2): 51-56 [摘要]( 50 HTML (1 KB)  PDF  (1241 KB)  ( 20 )

郭欢①

目的:探析单孔腹腔镜腹膜外结扎术治疗小儿腹股沟疝患儿的临床效果及对康复指标、并发症的影响。方法:选择安顺市妇幼保健院2023年1月—2024年6月收治的100例小儿腹股沟疝患儿作为研究对象,通过电脑软件抽签法分为研究组(n=50)、对照组(n=50)。对照组采用常规腹腔镜手术治疗,研究组采用单孔腹腔镜腹膜外结扎术治疗。比较两组围手术期指标、视觉模拟评分法(VAS)评分、并发症发生率、复发率。结果:研究组手术时间、住院时间均短于对照组,术后排气时间早于对照组,术中失血量少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1、2、12、24 h,研究组VAS评分均低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并发症发生率、复发率均显著低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小儿腹股沟疝患儿采用单孔腹腔镜腹膜外结扎术治疗可缩短手术时间及术后恢复时间,减轻术后疼痛程度,降低并发症发生率及复发率。

2025 Vol. 22 (2): 56-59 [摘要]( 49 HTML (1 KB)  PDF  (1047 KB)  ( 25 )

丁仁平①

目的:探讨麝香保心丸联合替奈普酶治疗心肌梗死的临床效果。方法:选择2021年1月—2023年12月庐山市人民医院收治的60例心肌梗死患者为研究对象,运用随机数字表法将患者分为研究组与对照组,各30例。两组均采用常规对症支持治疗,对照组在此基础上静脉推注替奈普酶溶栓治疗,研究组联合应用麝香保心丸,分析治疗前后两组中医症候积分、心功能指标及血清学指标水平变化。结果:治疗后,两组中医症候积分均较治疗前降低,且研究组低于对照组(P<0.05);治疗后,两组左室舒张末期内径(LVEDD)、左室收缩末期内径(LVESD)均较治疗前降低,且研究组均低于对照组(P<0.05),两组左心室射血分数(LVEF)均较治疗前升高,且研究组高于对照组(P<0.05);治疗后,两组白细胞介素-6(IL-6)、超敏C反应蛋白(hs-CRP)、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均较治疗前降低,且研究组均低于对照组(P<0.05);研究组不良心脏事件发生率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麝香保心丸联合替奈普酶治疗心肌梗死效果显著,可有效缓解症状,改善心功能,降低炎症反应对机体的损害,患者再发心肌梗死等不良心脏事件发生率降低,值得临床应用。

2025 Vol. 22 (2): 60-63 [摘要]( 62 HTML (1 KB)  PDF  (1123 KB)  ( 45 )

张煜①

目的:探讨分析异甘草酸镁联合益肝灵治疗失代偿期肝硬化患者的效果。方法:回顾性选择2022年6月—2024年5月南通瑞慈医院消化内科收治的150例失代偿期肝硬化患者,依据不同治疗方法分为单一组(n=72)和联合组(n=78)。单一组采用益肝灵治疗,联合组在单一组基础上联合异甘草酸镁治疗。比较两组治疗前后肝功能指标、肝纤维化指标、炎症因子及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治疗后,联合组总胆红素(total bilirubin,TBIL)、碱性磷酸酶(alkaline phosphatase,ALP)、丙氨酸氨基转移酶(alanine transaminase,ALT)、天冬氨酸氨基转移酶(aspartate aminotransferase,AST)均低于单一组,白蛋白(albumin,ALB)高于单一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联合组Ⅲ型前胶原(procollagen type Ⅲ,PCⅢ)、层粘连蛋白(laminin,LN)、Ⅳ型胶原(collagen type Ⅳ,Ⅳ-Col)、透明质酸(hyaluronic acid,HA)均低于单一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联合组血清白细胞介素-8(interleukin-8, IL-8)、C反应蛋白(C reactive protein, CRP)、肿瘤坏死因子-α(tumor necrosis factor-α,TNF-α)均低于单一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联合组并发症总发生率低于单一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异甘草酸镁联合益肝灵可有效缓解患者炎症反应及肝纤维化情况,改善患者肝功能,安全性更高。

2025 Vol. 22 (2): 64-68 [摘要]( 47 HTML (1 KB)  PDF  (1198 KB)  ( 41 )

李智明① 葛洪亮① 柳毓文①

目的:探讨雷公藤多苷联合甲氨蝶呤对类风湿关节炎(RA)患者相关指标的影响。方法:按随机数字表法将2020年1月—2023年9月于萍乡市人民医院治疗的80例RA患者分为两组,各40例。对照组采用甲氨蝶呤治疗,观察组于对照组基础上加用雷公藤多苷治疗。比较两组临床疗效、C反应蛋白(CRP)、关节疼痛程度、关节压痛数、关节肿胀数、晨僵时间及不良反应。结果:观察组治疗总有效率高于对照组,治疗后CRP水平及视觉模拟评分法(VAS)评分均低于对照组,关节压痛数、关节肿胀数均少于对照组,晨僵时间短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不良反应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RA患者采用雷公藤多苷与甲氨蝶呤联合治疗可降低关节疼痛及肿胀程度,抑制炎症反应,且不增加不良反应。

2025 Vol. 22 (2): 68-71 [摘要]( 56 HTML (1 KB)  PDF  (1080 KB)  ( 11 )

护理管理
陈柳聪①

目的:探讨呼吸训练联合共情沟通模式在肝脏磁共振成像(MRI)增强扫描患者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2022年9月—2023年8月泉州市第一医院收治的98例行肝脏MRI增强扫描检查患者,以随机数字表法分成干预组(n=49)与对照组(n=49),对照组给予常规干预,干预组给予呼吸训练联合共情沟通模式干预。比较两组检查依从性、检查时间、一次性检查成功率、图像质量、心理状态、护理满意度。结果:干预组检查总依从率、一次性检查成功率、图像合格率均高于对照组,检查时间短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干预后,两组贝克焦虑量表(BAI)、贝克抑郁量表(BDI-Ⅱ)评分均低于干预前,且干预组均低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干预组护理满意度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呼吸训练联合共情沟通模式应用于肝脏MRI增强扫描患者干预中,可缩短检查时间,提高检查依从性、一次性检查成功率及图像质量,改善心理状态,促进护理满意度提升。

2025 Vol. 22 (2): 72-76 [摘要]( 49 HTML (1 KB)  PDF  (1217 KB)  ( 31 )

薛建宏① 刘倩倩①

目的:探讨基于赋能理论的高血压护理管理模式在高血压患者护理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2023年1月—2024年1月在平度市第五人民医院内科就诊的200例高血压患者,以随机数字表法分为两组,每组100例,传统组给予传统护理干预,赋能组给予基于赋能理论的高血压护理管理模式。对比两组血压水平、遵医行为、不良反应发生率及脑卒中发生率。结果:护理2个月后,赋能组收缩压和舒张压均低于传统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护理2个月后,赋能组遵医行为各项评分均高于传统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赋能组并发症发生率和脑卒中发生率均低于传统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基于赋能理论的高血压护理管理模式在降低血压、改善遵医行为及降低不良反应发生率和脑卒中发生率方面均表现出显著效果,优于传统护理干预。

2025 Vol. 22 (2): 76-80 [摘要]( 44 HTML (1 KB)  PDF  (1177 KB)  ( 92 )

陈清花① 赵梅珠①

目的:探讨高血压脑出血(HICH)手术患者采用感知觉适度刺激联合主动式-早期高强度肢体功能训练的效果。方法:选取2018年1月—2023年12月厦门大学附属第一医院杏林分院收治的300例HICH手术患者,以随机数字表法分成干预组(n=150)与对照组(n=150),对照组采用常规康复干预,干预组采用感知觉适度刺激联合主动式-早期高强度肢体功能训练。比较两组干预前后的神经功能、自理能力、认知功能、运动功能。结果:干预后,两组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卒中量表(NIHSS)评分均低于干预前,改良Barthel指数(MBI)、简易精神状态检查表(MMSE)、Fugl-Meyer运动功能评分量表(FMA)评分均高于干预前,且干预组NIHSS评分低于对照组,MBI、MMSE、FMA评分均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采用感知觉适度刺激联合主动式-早期高强度肢体功能训练应用于HICH手术患者中,能够提高患者自理能力,改善神经功能损伤,提升认知功能及运动功能。

2025 Vol. 22 (2): 81-85 [摘要]( 44 HTML (1 KB)  PDF  (1268 KB)  ( 76 )

经验交流
余鹏① 孙菁① 李恒①

目的:探讨四红祛斑汤联合氨甲环酸对气滞血瘀型黄褐斑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泰兴市中医院2020年3月—2023年9月收治的80例气滞血瘀型黄褐斑患者为研究对象,采取随机数字表法将患者分为对照组(n=40)和观察组(n=40),对照组行氨甲环酸治疗,观察组在氨甲环酸的基础上联合四红祛斑汤治疗,两组患者均治疗2个月。比较两组症状各项积分、中医症候疗效、皮肤状态及不良反应发生率。结果:治疗后,观察组皮损颜色积分、皮损面积积分、皮损总积分、中医兼症积分评分均低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中医症候总有效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观察组皮肤含水程度与皮肤弹性指数均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不良反应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四红祛斑汤联合氨甲环酸具备较好的治疗效果,可有效改善患者皮肤状态,安全性较高。

2025 Vol. 22 (2): 86-90 [摘要]( 53 HTML (1 KB)  PDF  (1300 KB)  ( 47 )

荆丹伟① 安静① 王丽娟① 阚仁惠①

目的:探讨火龙罐联合针刺在周围性面瘫患者中的应用价值。方法:选取2023年3月—2024年3月盐城市中医院收治的92例周围性面瘫患者,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组。对照组(n=46)采用常规针刺治疗,研究组(n=46)采用火龙罐联合针刺治疗。比较两组面神经功能[House-Brackmann(H-B)分级]、生活质量[面部临床评估(facial clinimetric evaluation,FaCE)]及临床疗效。结果:治疗1周后,研究组的H-B分级评分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治疗总有效率及治疗1周后的各维度FaCE评分均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火龙罐联合针刺治疗周围性面瘫有显著效果,不仅能促进患者面神经的恢复,还能提高其生活质量。

2025 Vol. 22 (2): 90-94 [摘要]( 60 HTML (1 KB)  PDF  (1205 KB)  ( 27 )

张丽① 刘庆丰① 刘璇①

目的:分析低剂量甲巯咪唑联合碘131(131I)对复发性甲亢患者的治疗效果。方法:将当阳市人民医院2022年2月—2023年3月收治的90例复发性甲亢患者以随机数字表法分为两组。观察组(n=45)应用低剂量甲巯咪唑联合131I治疗,对照组(n=45)应用常规剂量甲巯咪唑治疗。比较两组临床疗效,治疗前后骨代谢指标、甲状腺功能,以及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观察组总有效率为88.89%,高于对照组的71.11%(χ2=4.444,P=0.035)。治疗1年后,观察组游离甲状腺素(FT4)、游离三碘甲状腺原氨酸(FT3)均低于对照组,促甲状腺激素(TSH)高于对照组(P<0.05)。治疗1年后,观察组骨钙素(OCN)、β胶原降解产物(β-CTX)均低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不良反应发生率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低剂量甲巯咪唑联合131I治疗复发性甲亢的效果良好,可改善患者甲状腺功能,调节骨代谢,且安全性高。

2025 Vol. 22 (2): 95-98 [摘要]( 58 HTML (1 KB)  PDF  (1233 KB)  ( 25 )

林学英① 周凯② 董陶明①

目的:探讨地榆升白片对非小细胞肺癌(NSCLC)化疗患者骨髓抑制及细胞因子的影响。方法:回顾性选取2022年11月—2023年11月在景德镇市第二人民医院就诊的82例NSCLC化疗患者的临床资料,根据治疗方法分为对照组(n=48)和治疗组(n=34)。对照组采用TP方案化疗,治疗组采用TP方案+地榆升白片治疗。比较两组疗效,治疗前后骨髓抑制[血小板计数(PLT)、白细胞计数(WBC)及血红蛋白(Hb)]、细胞因子[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白细胞介素-6(IL-6)及C反应蛋白(CRP)],治疗后骨髓抑制程度,以及治疗期间安全性情况。结果:两组治疗总有效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0.088,P=0.767);治疗后,两组PLT、WBC及Hb水平均下降,与对照组比较,治疗组均高(P<0.05);治疗后,两组TNF-α、IL-6及CRP水平均下降,与对照组比较,治疗组均低(P<0.05);与对照组比较,治疗组骨髓抑制程度轻(P<0.05);两组副作用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地榆升白片治疗NSCLC化疗患者,可以调节骨髓抑制,减轻炎症反应和骨髓抑制程度,且安全性好。

2025 Vol. 22 (2): 99-103 [摘要]( 51 HTML (1 KB)  PDF  (1359 KB)  ( 25 )

李源① 吴婷婷②

目的:探讨达格列净联合二甲双胍治疗2型糖尿病患者的效果。方法:选取2023年3月—2024年3月建湖双湖中医院收治的共计87例2型糖尿病患者,利用随机数字表法将患者分为对照组(43例)与观察组(44例),对照组接受单一的二甲双胍治疗,观察组接受达格列净与二甲双胍的联合治疗。比较两组治疗前及治疗3个月后的血糖指标[空腹血糖(FPG)、餐后2 h血糖(2 h PG)、糖化血红蛋白(HbA1c)、血糖标准差(sDBG)、平均血糖波动幅度(MAGE)]、炎症因子[C反应蛋白(CRP)、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白细胞介素-6(IL-6)、血清同型半胱氨酸(Hcy)、胱抑素C(Cys C)]、内分泌激素指标[空腹胰岛素(FINS)、胰岛β细胞功能(HOMA-β)、胰岛素抵抗指数(HOMA-IR)]、氧化应激指标[超氧化物歧化酶(SOD)、过氧化氢酶(CAT)]及不良反应(胃肠道反应、恶心呕吐、低血糖、肝肾异常、皮疹)。结果:治疗3个月后,观察组FPG、2 h PG、HbA1c、sDBG、MAGE及CRP、TNF-α、IL-6、Hcy、Cys C均低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治疗3个月后FINS及HOMA-β均较对照组更高,HOMA-IR较对照组更低,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治疗3个月后SOD及CAT较对照组更高,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和对照组的不良反应发生率分别为13.64%、23.26%,两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1.341,P=0.247)。结论:联合应用达格列净和二甲双胍在治疗2型糖尿病患者时,可有效降低血糖水平和减轻炎症因子,有助于改善胰岛细胞功能,且安全性良好。

2025 Vol. 22 (2): 103-107 [摘要]( 81 HTML (1 KB)  PDF  (1267 KB)  ( 25 )

谢晓玲① 周愉希① 叶慧①

目的:观察特布他林对宫缩过频产妇血流动力学及母婴结局的影响。方法:选取2021年1月—2023年1月上饶市妇幼保健院收治的80例宫缩过频产妇,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40例。对照组口服硝苯地平,观察组皮下注射特布他林,比较两组宫缩频率、血流动力学指标(心率、收缩压、血氧饱和度)、分娩情况、母婴结局及不良反应发生率。结果:治疗前,两组宫缩频率、心率、收缩压和血氧饱和度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15 min后,两组宫缩频率均低于治疗前,且观察组低于对照组(P<0.05);胎儿分娩前,两组心率、收缩压、血氧饱和度均高于治疗前,且观察组均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阴道分娩率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产后出血量少于对照组,产后出血及产妇软产道损伤发生率均低于对照组(P<0.05)。出生后1 、5 min,观察组新生儿Apgar评分均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新生儿不良事件总发生率低于对照组(P<0.05)。两组不良反应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皮下注射特布他林可降低产妇宫缩频率,改善血流动力学指标及母婴结局,安全性高,为产科的临床干预措施提供了理论依据。

2025 Vol. 22 (2): 108-112 [摘要]( 57 HTML (1 KB)  PDF  (1354 KB)  ( 44 )

邓晶① 邹云飞① 刘红敏①

目的:比较经皮微波消融(PMWA)、腹腔镜子宫肌瘤剔除术(LM)与开腹子宫肌瘤剔除术(AM)治疗子宫肌瘤患者的临床效果。方法:对2021年1月—2023年4月新钢中心医院92例子宫肌瘤患者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按手术方法将其分为PMWA组(31例)、LM组(28例)、AM组(33例)。比较三组的术中出血量、住院天数、术后肛门首次排气时间、并发症发生率、症状严重程度评分(SSS)及健康相关生命质量(HRQL)评分。结果:PMWA组的术中出血量和住院天数均少于LM组和AM组(P<0.05),术后肛门首次排气时间早于LM组和AM组(P<0.05)。三组并发症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3、6、12个月,PMWA组的SSS均低于LM组和AM组(P<0.05),且HRQL评分均高于LM组和AM组(P<0.05)。结论:PMWA在治疗子宫肌瘤方面,相比LM和AM,具有术中出血量少、住院时间短、术后肠道恢复更快的优势,并能有效改善患者的临床症状和生活质量。

2025 Vol. 22 (2): 113-117 [摘要]( 57 HTML (1 KB)  PDF  (1407 KB)  ( 27 )

王冬① 唐毅② 林敬源②

目的:探讨甲磺酸雷沙吉兰在帕金森病合并睡眠障碍患者中应用效果。方法:选取2018年9月—2023年9月就诊于武夷山市立医院和福建省老年医院的帕金森病合并睡眠障碍患者70例,按随机数字表法将患者分为对照组与观察组,各35例。对照组接受多巴丝肼片、普拉克索片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接受甲磺酸雷沙吉兰片治疗,两组患者均接受连续治疗12周。应用统一帕金森病评定量表(UPDRS)中的Ⅱ、Ⅲ部分评分对两组生活能力与运动能力进行评估,采用匹兹堡睡眠质量指数(PSQI)进行评估两组睡眠状况。结果:UPDRS Ⅱ、Ⅲ部分评分及PSQI的各项评分和总分在时间、组间效应上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且时间与组间均存在交互作用(P<0.05);观察组治疗6和12周后的UPDRS Ⅱ、Ⅲ部分评分及PSQI中的入睡时间、睡眠时间、主观睡眠质量、睡眠效果、日间功能障碍、睡眠障碍、使用催眠药物的频率评分与总分均低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甲磺酸雷沙吉兰能有效改善帕金森病合并睡眠障碍患者的生活能力、运动能力和睡眠质量。

2025 Vol. 22 (2): 117-121 [摘要]( 75 HTML (1 KB)  PDF  (1354 KB)  ( 18 )

彭娇梅① 徐鸣① 王凯① 罗艳芬①

目的:探究不同剂量阿芬太尼对乳腺肿块切除术患者心血管反应的影响。方法:选择2023年3—12月于南昌市人民医院行乳腺肿块切除术的80例患者,采取随机数字表法将其分为低剂量组(5 μg/kg阿芬太尼复合丙泊酚麻醉)与高剂量组(10 μg/kg阿芬太尼复合丙泊酚麻醉),各40例。比较两组麻醉诱导前(T0)、切皮时(T1)、切除乳腺标本时(T2)、手术结束时(T3)的血流动力学[平均动脉压(MAP)、心率(HR)],比较两组苏醒时间、体动症状发生率及相关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HR和MAP组间、时间点及交互效应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T1、T2、T3,两组HR、MAP水平均低于T0,且高剂量组均低于低剂量组(P<0.05)。高剂量组体动症状发生率显著低于低剂量组(P<0.05)。两组并发症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选用10 μg/kg剂量的阿芬太尼用于乳腺肿块切除术,患者血流动力学更加平稳,体动发生率低,心血管反应轻微。

2025 Vol. 22 (2): 122-125 [摘要]( 45 HTML (1 KB)  PDF  (1321 KB)  ( 22 )

董则亚①胡飘飘①

目的:探讨超声生物显微镜(UBM)检查在急性闭角型青光眼伴有睫状体脱离患者中的应用。方法:回顾性选取2021年1月—2024年1月南昌大学抚州医学院收治的98例急性闭角型青光眼伴有睫状体脱离的患者为观察组,并选择本院正常人群98例作为对照组。均使用UBM检查,比较两组的眼部解剖结构,睫状体脱落状态。结果:观察组角膜厚度、晶状体厚度均大于对照组,眼轴长度较短于对照组,前房深度、睫状体晶状体距离、小梁睫状体距离均小于对照组(P<0.05)。两组巩膜厚度、巩膜形态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均存在回声区,对照组均不存在回声区(P<0.05);观察组全周脱离占比为51.02%、象限脱离占比为48.98%,对照组无脱离,两组脱离状态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使用UBM检查能够清晰检查眼部解剖结构,睫状体脱落状态,为急性闭角型青光眼伴有睫状体脱离患者提供诊断依据。

2025 Vol. 22 (2): 126-130 [摘要]( 54 HTML (1 KB)  PDF  (1427 KB)  ( 20 )

李英① 郭玲利① 王燕梅①

目的:探索营养干预与规范化治疗在妊娠期糖尿病(GDM)孕妇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择2021年1月—2023年3月瑞金市妇幼保健院收治的102例GDM孕妇。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常规组和联合组,各51例。常规组实施规范化治疗,联合组在常规组的基础上实施营养干预。比较两组的糖脂代谢指标、营养状态及妊娠结局。结果:干预后,联合组餐后2 h血糖(2 h PG)、糖化血红蛋白(HbA1c)及空腹血糖(FPG)均低于常规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干预后,联合组三酰甘油(TG)、总胆固醇(TC)及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均低于常规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两组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水平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干预后,联合组血红蛋白(Hb)、血浆白蛋白(ALB)及血清总蛋白(TP)均高于常规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干预后,联合组不良妊娠结局发生率低于常规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营养干预联合规范化治疗能显著改善GDM孕妇的糖脂代谢和营养状态,并有效降低不良妊娠结局的风险。

2025 Vol. 22 (2): 130-134 [摘要]( 65 HTML (1 KB)  PDF  (1330 KB)  ( 22 )

医学综合
王建华① 郑婕② 李俊①

目的:探讨微炎症指标联合中性粒细胞与淋巴细胞比值(NLR)预测行维持性血液透析的终末期肾病(ESRD)患者预后的价值。方法:选取2020年12月—2022年11月瑞金市人民医院收治的100例行维持性血液透析的ESRD患者。根据1年内生存情况分为生存组(n=79)和死亡组(n=21)。比较两组基线资料、微炎症指标[超敏C反应蛋白(hs-CRP)、白细胞介素-6(IL-6)、血清淀粉样蛋白(SAA)]、NLR水平;应用logistic回归对单因素中有意义变量进行多因素分析,使用ROC曲线评估微炎症指标联合NLR预测ESRD患者预后的价值。结果:死亡组hs-CRP、IL-6、SAA、NLR水平均高于生存组,透析时间≥12个月患者占比高于生存组(P<0.05);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SAA、NLR和透析时间≥12个月均为ESRD患者预后的重要影响因素(P<0.05);ROC分析结果显示,SAA联合NLR预测ESRD患者预后的敏感度为90.5%,特异度为98.7%,曲线下面积(AUC)为0.988,均高于SAA、NLR单项检测。结论:微炎症指标SAA联合NLR对ESRD患者的预后具有重要的预测价值。

2025 Vol. 22 (2): 135-139 [摘要]( 60 HTML (1 KB)  PDF  (4393 KB)  ( 26 )

许可欣① 沙伟① 范婷①

目的:分析耐甲氧西林金黄色葡萄球菌(MRSA)的耐药性及相关风险因素。方法:选取2021年1月—2023年12月南京医科大学第二附属医院血培养检出金黄色葡萄球菌的住院患者220例,鉴定MRSA,收集患者相关的临床病史和实验室检测数据,采用WHONET5.6软件统计药敏试验结果,采用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感染MRSA的风险因素。结果:220株金黄色葡萄球菌中,91株为MRSA,占总分离株数的41.36%;在91株MRSA中,对青霉素的耐药率达100%,对红霉素的耐药率为53.85%;而在129株对甲氧西林敏感的金黄色葡萄球菌中,主要对青霉素表现出高耐药率(93.02%);220株分离的金黄色葡萄球菌中,未观察到对万古霉素、利奈唑胺、替加环素及奎奴普汀/达福普汀的耐药性;在检出MRSA的患者中,肾内科占比最高,达到58.24%,而ICU及肿瘤科分别占13.19%、4.40%;主要的感染部位包括血流感染,占85.71%,其次为肺部感染,占46.15%;多因素分析显示,年龄(≤15岁或>60岁)、循环系统疾病、使用头孢菌素及开放性手术均是感染MRSA的独立风险因素(P<0.05)。结论:MRSA主要对青霉素和红霉素表现出高耐药性,年龄、循环系统疾病患者、使用头孢菌素及开放性手术均是MRSA感染的独立风险因素。应当对抗生素的选择与感染控制策略进行精细化管理。

2025 Vol. 22 (2): 139-144 [摘要]( 93 HTML (1 KB)  PDF  (1481 KB)  ( 19 )

郑云平① 简艳红① 李根林②

目的:探讨活动平板运动试验对隐匿性冠心病的诊断价值。方法:选取2022年1月—2023年10月新余市人民医院收治的81例疑似隐匿性冠心病患者,行活动平板运动试验,以冠状动脉造影(coronary angiography,CAG)结果为金标准进行对比,分析活动平板运动试验对隐匿性冠心病的诊断价值。结果:81例高度疑似隐匿性冠心病患者中,CAG诊断阳性患者71例,其中轻度狭窄占比26.76%,中度狭窄占比49.30%,重度狭窄占比23.94%。CAG阳性组最大运动耐量、运动峰值心率、运动峰值收缩压(SBP)、活动平板运动试验运动中峰值心率与运动试验结束后1 min、2 min恢复期心率的差值(ΔHR1、ΔHR2)均低于CAG阴性组(P<0.05)。活动平板运动试验诊断阳性65例,与CAG诊断结果的一致性较高(Kappa=0.611)。以CAG诊断结果为金标准,活动平板运动试验诊断隐匿性冠心病的敏感度为91.55%,特异度为80.00%,诊断准确率为90.12%,阳性预测值为97.01%,阴性预测值为57.14%。结论:活动平板运动试验可有效诊断隐匿性冠心病,且与CAG诊断结果的一致性较高,或许可替代CAG检查作为疑似隐匿性冠心病的首选筛查方法。

2025 Vol. 22 (2): 144-147 [摘要]( 58 HTML (1 KB)  PDF  (1232 KB)  ( 21 )

张红月① 贾晶② 刘艳鑫①

目的:探讨PAI-1基因启动子区-675位4G/5G多态性在糖尿病肾病并发脑梗死患者中的分布特点及其对纤溶系统功能的影响,评估该基因多态性与糖尿病肾病并发脑梗死的相关性,为临床诊断和治疗提供理论依据。方法:收集2022年1月—2024年7月在大庆龙南医院确诊为糖尿病肾病的150例患者,其中发生脑梗死的患者43例作为观察组,未发生脑梗死的患者107例作为对照组。通过原位杂交技术检测PAI-1基因启动子区-675位4G/5G多态性,比较两组的基因多态性分布,分析其与纤溶系统指标(D-二聚体、纤维蛋白原)的关系,并进行多因素回归分析评估基因多态性和环境因素对糖尿病肾病并发脑梗死的影响。结果:观察组D-二聚体、纤维蛋白原、LDL-C水平及合并高血压、有吸烟与饮酒史的比例均显著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4G/4G基因型患者的比例显著高于对照组,4G/5G和5G/5G基因型患者比例均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4G/4G基因型患者的D-二聚体和纤维蛋白原水平均显著高于4G/5G和5G/5G基因型患者,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4G/4G基因型、纤溶系统指标(D-二聚体、纤维蛋白原)、LDL-C水平、有吸烟与饮酒史、合并高血压均为糖尿病肾病患者发生脑梗死的独立危险因素(P<0.05)。结论:PAI-1基因启动子区-675位4G/5G多态性与糖尿病肾病并发脑梗死的发生存在一定关联,4G/4G基因型患者的纤溶系统功能显著异常,提示该基因多态性可能对糖尿病肾病并发脑梗死的发生发挥作用。

2025 Vol. 22 (2): 148-152 [摘要]( 46 HTML (1 KB)  PDF  (1484 KB)  ( 31 )

李倩倩① 黄梦昕① 李家斌② 郜玉峰② 王保贵①

目的:探索结核特异性细胞因子γ干扰素(IFN-γ)、白细胞介素-2(IL-2)联合检测在老年发热患者结核病诊断中的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2022年1月—2024年3月于安徽医科大学附属阜阳人民医院感染科就诊的≥60岁因反复发热住院患者127例。所有患者在进行相关检查后不排除结核感染,并进行结核特异性细胞因子IFN-γ、IL-2联合检测及结核分枝杆菌DNA(TB-DNA)扩增检测。比较结核病(TB组)与非结核发热(NTB组)患者的IFN-γ、IL-2水平,并分析IFN-γ、IL-2联合检测诊断结核病的价值。结果:127例发热患者中,结核病18例,占14.2%(18/127),其中肺结核14例,肺外结核4例,非结核发热109例,以感染性发热、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急性加重、肺癌为主。TB组IFN-γ、IL-2水平均显著高于NTB组(P<0.05)。以TB-DNA为金标准,IFN-γ、IL-2联合检测的敏感度为83.3%、特异度为84.4%。受试者操作特征(ROC)曲线显示,IFN-γ、IL-2联合诊断结核病的AUC为0.940[95%CI(0.886,0.994)]。结论:结核特异性细胞因子IFN-γ、IL-2联合检测在老年发热患者结核病诊断中具有良好价值。

2025 Vol. 22 (2): 153-156 [摘要]( 60 HTML (1 KB)  PDF  (3422 KB)  ( 14 )

综  述
郭运然① 张海燕② 肖洪波②

脑卒中是包含出血性和梗死性脑血管病等的临床综合症状,脑卒中后肢体肌张力升高是脑血管病患者最常见的并发症之一,常继发引起患者的身心损伤。目前临床中西医治疗脑卒中后肢体肌张力增高的方法多种多样,积极合理有效的治疗可大幅缓解患者症状,改善患者预后。本文就近几年中西医治疗脑卒中后肢体肌张力增高的研究进展进行综述。

2025 Vol. 22 (2): 157-161 [摘要]( 61 HTML (1 KB)  PDF  (1466 KB)  ( 27 )

韦素雯① 李瑞仕① 贺思① 冯兆才①

孤独症谱系障碍(ASD)是一种异质性神经发育障碍性疾病。至今为止,发病机制未明,其早期表现为普遍存在的社交缺陷和沟通障碍,并伴有重复性刻板行为。目前无特定针对性治疗药物。精氨酸加压素(AVP)不仅与水盐平衡和应激轴调节有关,还与社会行为有关,因此在ASD研究领域,AVP作为一种潜在的治疗方案,越来越受到人们的关注。本文对国内外文献研究AVP在ASD社会交往中异常表现的相关研究进行综述。在本文中,探讨了AVP可能成为ASD的诊断性生物标志物及AVP系统具有改善ASD社会功能特征的潜力,希望本综述能为ASD社会交往障碍的临床诊治提供思路。

2025 Vol. 22 (2): 161-165 [摘要]( 58 HTML (1 KB)  PDF  (1413 KB)  ( 28 )

赵东① 蔡菲① 刘学飞① 樊广业② 郑振东①②

恶性肿瘤是全球范围内导致死亡的主要原因之一,其发病率和死亡率呈现逐年上升的趋势。尽管恶性肿瘤检查手段取得了一定的进展,但恶性肿瘤的早期诊断和疗效评估仍然是一个巨大的挑战。近年来,异常糖链糖蛋白(tumor abnormal protein,TAP)作为肿瘤标志物在多种恶性肿瘤诊治中的作用逐渐受到关注。本文旨在综述TAP在常见恶性肿瘤诊断、治疗及预后评估中的应用,总结TAP在恶性肿瘤诊治中的研究现状及未来发展方向。

2025 Vol. 22 (2): 166-170 [摘要]( 100 HTML (1 KB)  PDF  (1513 KB)  ( 72 )

冯肖肖① 任静① 宋京华① 马彬①

虫螨腈农药是一种新型杀虫、杀螨剂,其通过影响线粒体氧化磷酸化,使生物体能量生成障碍起到杀虫作用。近年来,随着虫螨腈农药的广泛使用,虫螨腈中毒患者数量也呈上升趋势,中毒早期无特异性表现,迟发性加重常见,致死率极高,目前尚无标准的治疗方案。本文主要从急性虫螨腈中毒的机制、临床表现、治疗现状进行阐述,为该病的临床治疗提供一定的参考。

2025 Vol. 22 (2): 170-174 [摘要]( 45 HTML (1 KB)  PDF  (1381 KB)  ( 101 )

边文慧① 李杰② 代学帅① 王雅民①

目前临床用于筛查动脉硬化的主要方式有血管造影技术、血管内超声技术和脉搏波传导速度(pulse wave velocity,PWV)测量技术。冠状动脉造影术、血管内超声技术因其有创,费用较高,操作复杂等特点,难以将其作为常规检查项目。而PWV测量技术通过检测脉搏波,可以评估血管的弹性,观察脉搏波的强度、形态、节律等外在表现形式,提取脉搏波信号传递的丰富特征,分析掌握疾病的相关信息。针对目前PWV相关研究,做出系统综述。

2025 Vol. 22 (2): 175-179 [摘要]( 61 HTML (1 KB)  PDF  (1510 KB)  ( 28 )

张磊① 杨竹新② 孙震③ 颜培升① 赵德信①

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DVT)是一种常见、具有致命性的临床疾病,可以导致下肢血液循环受阻,进而引发肢体坏死;血栓一旦脱落可能引发肺栓塞等严重后果。长期而言,可能会出现慢性并发症,如下肢静脉功能障碍和深静脉血栓后综合征,显著降低患者的生活质量。目前,该疾病的治疗依然具有挑战性。下肢深静脉血栓的常规治疗方法包括抗凝药物保守治疗和外科手术取栓。然而,随着介入手术技术的进步,多种介入方法已应用于DVT治疗,并展现出良好的疗效,使得目前治疗DVT更倾向于介入微创治疗。本文将从近些年临床上用于治疗下肢DVT的腔内介入手术方式逐一进行综述,旨在帮助提高DVT患者的治愈率及生存率。

2025 Vol. 22 (2): 179-183 [摘要]( 54 HTML (1 KB)  PDF  (1434 KB)  ( 52 )

王代凤① 刘莹② 陶四明③ 代华磊③

随着医疗水平的发展,抗肿瘤治疗方法不断改进,肿瘤患者生存期明显延长,与此同时,越来越多的抗肿瘤治疗方法对心脏的毒性也被发现,使人们对抗肿瘤治疗相关心脏毒性的认识逐渐提升,临床兴趣日益浓厚,但由于学科交叉的原因仍存在认知不充分情况。本文对常见抗肿瘤治疗致心脏毒性的表现、机制、预防和治疗进行了梳理和总结。

2025 Vol. 22 (2): 184-188 [摘要]( 58 HTML (1 KB)  PDF  (1569 KB)  ( 25 )

京ICP备20023298号     京公网安备11010602130019
版权所有 © 《中国医学创新》杂志社
本系统由北京玛格泰克科技发展有限公司设计开发      技术支持:support@magtech.com.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