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王琳娜① 郭存霞① 陈小永① 杨华山②
目的:探讨当归补血颗粒早期干预结缔组织生长因子(CTGF)在防治高血压肾损害肾间质纤维化及肾血管病变中的意义。方法:自发性高血压大鼠(SHR),根据用药时间分为早期组和晚期组,早期组选用8 周龄SHR,晚期组选用12 周龄SHR,并设置同龄WKY 大鼠为正常对照组。早期组包括当归补血颗粒治疗组(DG 组)和生理盐水对照组(NS 组),晚期组包括当归补血颗粒治疗组(GD 组)和生理盐水对照组(NS 组)。早期组以当归补血颗粒6 g/(kg·d)灌胃,直至28周龄;晚期组以同样剂量当归补血颗粒灌胃,直至28 周龄。尾动脉无创测压法观察各组大鼠血压情况,生化方法测定治疗前后各组大鼠的血肌酐、尿素氮和尿β2 微球蛋白水平,组织病理学染色观察大鼠肾间质纤维化及肾血管病变情况,Real-time PCR 和Western Blot 检测各组大鼠的CTGF 表达。结果:早期组DG 治疗后SHR 血肌酐、尿素氮、尿β2 MG、肾间质纤维化指数、血管病变评分、CTGF mRNA 和蛋白表达均较NS 组明显降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晚期组治疗后,DG 组尿β2 MG、肾间质纤维化指数、血管病变评分、CTGF mRNA 和蛋白表达与NS 组比较均下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早期组的治疗效果优于晚期组;当归补血颗粒治疗对SHR 血压无影响(P>0.05)。结论:当归补血颗粒早期干预治疗能明显改善高血压肾损害大鼠肾功能和肾间质纤维化病变及血管病变程度,这一作用与干预肾组织CTGF 表达相关,与血流动力学无关。
2015 Vol. 12 (14): 1-5 [摘要](
581
)
HTML
(1 KB)
PDF
(715 KB)
(
248
)
-
龚建平① 梁秀生① 冷冰花① 刘玉研① 黄志明① 李恒①
目的:探讨在体外循环心脏瓣膜置换术后肺损伤作用机制及改良超滤联合平衡超滤技术对体外循环肺功能的保护效果。方法:择期行心脏瓣膜置换术患者60 例,分为对照组(C)、常规超滤组(D1)、改良超滤联合平衡超滤组(D2)。分别在麻醉后转流前(T1),转流结束时(T2),术后2 h(T3),术后6 h(T4),术后12 h(T5)采集动脉血,应用双抗体夹心ELISA 法测定血浆内皮素-1(EF-1)、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白介素6(IL-6),测定结果用Hct 值校正,记录各组体外循环后超滤前、超滤后Hct 值和计算肺泡氧合指数(OI)、肺泡- 动脉血氧分压差(P(A-a)O2)、肺顺应性(Cstat)。结果:D1、D2 组在T2、T3、T4、T5 时点OI 显著高于对照组C(P<0.05);D2 组P(A-a)O2 在T3、T4、T5 时点较D1 组、C 组低(P<0.05),D2 组Cstat 明显高于D1、C 组;超滤后超滤组(D1、D2)Hct 值较对照组显著增高(P<0.05);D2 组EF-1、TNF-α和IL-6 浓度在T2、T3、T4、T5 时点较D1 组、C 组明显降低(P<0.05)。结论:复合超滤较单一超滤方法能较好地改善瓣膜置换术患者术后肺功能,降低体内EF-1 及炎性介质浓度。
2015 Vol. 12 (14): 5-8 [摘要](
561
)
HTML
(1 KB)
PDF
(688 KB)
(
214
)
-
刘海涛① 戴毅珠① 沈菊① 卢新华① 陈羿①
目的:探讨40% 碘化油及庆大霉素、地塞米松、甲硝唑行腮腺导管灌注治疗对慢性阻塞性腮腺炎的诊断价值,并分析其在慢性阻塞性腮腺炎治疗中的临床价值。方法:选择2011 年1 月-2014 年6 月本院收治的慢性阻塞性腮腺炎患者80 例,所有患者均经临床表现及X 片确诊,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两组,每组各40 例。观察组使用40% 碘化油及庆大霉素、地塞米松、甲硝唑进行造影和治疗;对照组仅注射总量为3~5 mL的76% 的泛影葡胺,全身抗炎治疗。比较两组治疗过程中发生的不良反应、临床诊断率和治疗效果。结果:观察组治疗过程中出现腮腺肿胀、严重疼痛以及腮腺炎症加重的比例显著低于对照组,观察组临床诊断率显著高于对照组,且痊愈率高于对照组,两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使用40% 碘化油及庆大霉素、地塞米松、甲硝唑造影、治疗,其操作简单、造影显影效果好,无毒无害组织刺激小,在进行造影检查的同时还具有治疗作用。
2015 Vol. 12 (14): 9-12 [摘要](
598
)
HTML
(1 KB)
PDF
(685 KB)
(
671
)
-
魏澎涛① 乔保平② 李琦② 韩兴涛① 张寒① 霍庆祥① 孙建涛①
目的:对比研究经腹入路和腹膜后入路腹腔镜下保留肾单位手术治疗T1 期肾肿瘤的安全性和可行性,评价手术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郑州大学附属洛阳市中心医院在2012 年6 月-2015 年1 月期间收治的52 例T1 期肾肿瘤患者的临床资料,其中经腹入路28 例,经腹膜后入路24 例,比较两种手术方法的手术时间、术中失血量、热缺血时间、恢复进食时间、住院时间、切缘阳性率等。结果:所有手术均顺利完成,无明显术中并发症,经腹腔组手术时间为(90.6±25.2)min, 腹膜后组为(122.3±30.2)min,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经腹腔组恢复进食时间(39±9)h 和住院时间(8.8±1.7)d 较腹膜后组(26±6)h、(6.3±1.4)d的时间较长,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术中热缺血时间、失血量、切缘阳性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两种手术入路腹腔镜下保留肾单位手术均是治疗T1 期的安全有效的方法。经腹入路操作空间大,易于手术操作;经腹膜后入路术后恢复较快。
2015 Vol. 12 (14): 12-15 [摘要](
516
)
HTML
(1 KB)
PDF
(701 KB)
(
164
)
-
李捷①② 李付广② 常保萍① 焦江琴①
目的:探究晚期非小细胞肺癌(NSCLC)患者血清癌胚抗原水平和全身转移能力的相关性。方法:选取2012 年3 月-2014 年1 月来本院治疗的初治IV 期NSCLC 患者160 例为研究对象。研究指标包括年龄、身高、体重、性别、组织学分类、肿瘤分化、CEA 水平、吸烟状况、骨转移、淋巴结转移、胸膜/ 积液转移、颈部转移、软组织转移、脑转移、全身转移得分及LN- 调整全身转移得分。结果:不同CEA 水平患者的性别、组织学分类、骨转移、淋巴结转移和脑转移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年龄、肿瘤分化、吸烟状况、胸膜/ 积液转移、颈部转移和软组织转移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血清CEA 水平从LN- 调整全身转移得分1 分中的2.7 ng/mL 上升至LN- 调整全身转移得分7 分中的374.1 ng/mL(P=0.003)。低LN- 调整全身转移得分(评分1~3 分)与高LN- 调整全身转移得分(评分4~7 分)比较表现出CEA 水平显著降低,两组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01)。血清高CEA 水平的比例从全身转移得分1 分中占37.5%(15/40)上升至全身转移得分6 中的100%(1/1),两组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01)。血清高CEA 水平的比例从LN- 调整全身转移得分1 分中占25.0%(2/8)上升至LN- 调整全身转移得分7 分中的100%(1/1)(P<0.001)。单因素分析结果表明,性别、组织学分类、骨转移、淋巴结转移和脑转移是影响患者高CEA 水平的危险因素;多因素Logistic 回归分析表明,组织学分类OR(95% CI)=3.611(1.375-5.313)(P<0.001)、骨转移OR(95% CI)=3.513(1.856-4.637)(P<0.001)和脑转移OR(95% CI)=3.338(1.271-5.533)(P<0.001)是影响患者高CEA 水平的独立危险因素。结论:血清高CEA 水平与晚期非小细胞肺癌全身转移潜能增加密切相关。升高的血清CEA 水平更加频繁地在骨转移、脑转移、淋巴结转移和肺转移患者中发现。
2015 Vol. 12 (14): 16-19 [摘要](
634
)
HTML
(1 KB)
PDF
(686 KB)
(
367
)
-
黄祝兰① 郑洪平① 林李梅① 黄歆① 谭卫平①
目的:探讨经会阴三维超声观察不同分娩方式对压力性尿失禁(SUI)的影响。方法:对来笔者医院诊断、治疗的312 例尿失禁患者相关资料进行分析,根据患者不同分娩方式将其分为两组,对照组150 例实施阴道分娩,试验组162 例实施剖宫产,采用会阴三维超声对患者进行检查,分析不同分娩方式对产后压力性尿失禁的影响。结果:试验组BND 为(2.32±0.56)cm,安静时肛提肌裂孔面积为(15.2±1.9)cm2,最大Valsalva 动作时肛提肌裂孔面积为(20.1±4.5)cm2,对照组BND 为(2.61±0.49)cm,安静时肛提肌裂孔面积为(17.3±2.0)cm2,最大Valsalva 动作时肛提肌裂孔面积为(22.3±3.9)cm2,两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试验组产后6 个月排尿状况评分为(2.53±0.44)分、产后12 个月排尿状况评分为(1.86±0.33)分,均低于对照组;试验组产后6 个月盆底肌力评分为(3.18±0.43)分,产后12 个月盆底肌力评分为(4.46±0.42)分,高于对照组,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压力性尿失禁发病率较高,临床上采用经会阴三维超声观察SUI,效果理想且不同分娩方式对SUI 的影响有差别。
2015 Vol. 12 (14): 20-22 [摘要](
612
)
HTML
(1 KB)
PDF
(684 KB)
(
308
)
-
龚军①② 陈云①
目的:探讨和研究胸腔镜手术在治疗纵隔肿瘤中的效果,为临床提供必要依据。方法:研究对象选取2011 年1 月-2014 年12 月收治的52 例纵隔肿瘤患者,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研究组和对照组,每组各26 例。对照组采用传统开胸手术治疗,研究组则采用微创胸腔镜下纵隔切除术进行治疗,对两组患者的疗效及各项手术指标(术中出血量、手术时间、切口长度、引流放置时间、住院时间、术后并发症)等进行比较。结果:从疗效对比来看,研究组患者的总有效率为92.3%,显著高于对照组的73.1%,两组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从手术指标对比来看,研究组患者的术中出血量、手术时间、切口长度、引流放置时间、住院时间、术后并发症发生率均显著低于对照组,两组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胸腔镜下手术治疗纵隔肿瘤具有创伤小、恢复快、术后并发症少的特点,且疗效同样优于传统手术,值得在临床上推广和应用。
2015 Vol. 12 (14): 23-25 [摘要](
445
)
HTML
(1 KB)
PDF
(666 KB)
(
199
)
-
林长裕① 何伟珊② 李伟健①
目的:探讨重组人促红细胞生成素对肿瘤相关性贫血患者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选取110 例肿瘤相关性贫血患者为研究对象,根据随机数字表法将患者分成联合组(A 组,n=60)和对照组(B 组,n=50)两组。B 组采用单纯化疗方案,A 组采用重组人促红细胞生成素联合化疗治疗方案,对比两组患者临床治疗效果及不良反应发生情况,记录其用药前后红细胞计数(RBC)、血红蛋白水平(Hb)及血细胞比容(HCT)变化差异。结果:(1)A 组显效20 例,有效21 例,临床治疗总有效率为68.3%,明显高于B 组的48.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2)治疗后,两组患者红细胞计数、血红蛋白水平及血细胞比容等指标均较治疗前明显提升,且A 组增幅大于B 组(P<0.05)。(3)两组患者均无严重不良反应发生,其中A 组发生率为63.3%,B 组为58.0%,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肿瘤相关性贫血患者予以化疗联合重组人促红细胞生成素方案,疗效确切,可有效改善其贫血症状,值得临床推广。
2015 Vol. 12 (14): 25-27 [摘要](
583
)
HTML
(1 KB)
PDF
(666 KB)
(
199
)
-
杨璇① 李长江② 李玉③ 冯磊① 曲彦①
目的:研究急诊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PCI)的急性ST 段抬高型心肌梗死(STEMI)患者入院时心电图缺血程度,分析其对于术后心源性休克的预测价值。方法:选取本院2013 年3 月-2014 年9 月收治的发病时间在12 h 内的急诊PCI 的STEMI 患者150 例作为研究对象,根据患者入院心电图表现分为2 级缺血组(A组)92 例与3 级缺血组(B 组)58 例,对比分析两组患者基线资料及TIMI 危险评分、PCI 后心血管事件发生情况、ST 段回落率。结果:A 组与B 组患者在基线资料方面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A 组ST段回落率>50% 明显高于B 组,且心血管事件发生率低于B 组(P<0.05);经Logistic 回归分析,年龄、Killip分级>1 级、ST 段回落率、3 级缺血为PCI 术后心源性休克发生的独立因子。结论:急诊PCI 的STEMI 患者入院时心电图缺血程度3 级是术后心源性休克的独立预测因子,对PCI 术后病死率及相关并发症具预测价值。
2015 Vol. 12 (14): 28-30 [摘要](
599
)
HTML
(1 KB)
PDF
(667 KB)
(
160
)
-
杨亚军① 舒国建②
目的:探讨临床上应用超激光疼痛治疗仪治疗退行性膝关节炎患者的疗效。方法:选择2011 年10 月-2014 年10 月本院收治的86 例退行性膝关节炎患者,将患者随机分为两组,每组各43 例,对照组在常规理疗、保护膝关节治疗基础上给予非甾体类抗炎治疗,试验组在常规治疗基础上给予超激光疼痛治疗仪治疗。比较两组治疗效果、膝关节功能情况及疼痛缓解情况。结果:试验组总有效率为90.69%,对照组为72.09%,试验组优于对照组,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前两组患者的疼痛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试验组患者的疼痛评分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治疗前HSS 评分及WOMAC 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两组患者的HSS 评分及WOMAC 评分均较治疗前明显改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但试验组患者的HSS 评分及WOMAC 评分明显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应用超级光疼痛治疗仪的方案治疗退行性膝关节炎,止痛效果明显,促进患者膝关节功能的恢复,有着重要的临床参考意义。
2015 Vol. 12 (14): 31-33 [摘要](
800
)
HTML
(1 KB)
PDF
(666 KB)
(
517
)
-
李晓红① 顾英① 孙亚楠① 钟晓明①
目的:研究经颅多普勒(TCD)联合r-tPA 静脉溶栓(简称溶栓)治疗大脑中动脉脑梗死的有效性和安全性。方法:选取2013 年2 月-2014 年9 月在大连市友谊医院神经内科住院的大脑中动脉急性期脑梗死且符合溶栓标准的患者62 例,分为试验组和对照组,试验组予溶栓联合TCD 监测2 h,对照组予溶栓治疗。比较两组血管再通率、2 周和3 个月神经功能缺损(NIHSS、BI 指数)、并发颅内出血和死亡情况。结果:试验组血管再通率显著高于对照组(60.0% vs 34.3%),其2 周和3 个月时的神经功能缺损程度(NIHSS、BI 指数)均较对照组显著改善;联合TCD 也造成颅内出血和直接相关死亡率的增加,但症状性颅内出血同对照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TCD 联合溶栓治疗在血管再通率,短、中期的神经功能恢复方面均优于单纯溶栓,且死亡率两组相当,是安全有效的措施。
2015 Vol. 12 (14): 34-37 [摘要](
582
)
HTML
(1 KB)
PDF
(685 KB)
(
364
)
-
黄美嫦①
目的:探讨脐动脉血流频谱变化监测应用于胎儿宫内生长迟缓的诊断价值。方法:选取2011 年2月1 日-2014 年2 月1 日在本院接受治疗的52 例胎儿宫内生长迟缓患者作为观察组,选择同期在本院分娩的52 例正常妊娠妇女作为对照组,两组均接受彩色多普勒监测,对比两组的监测结果。结果:随着孕周的不断增加,两组脐动脉舒张末期峰值血流速度、时间平均血流速度、收缩期峰值血流速度呈现不断上升的趋势,但观察组舒张末期峰值血流速度低于对照组。两组阻力指数、搏动指数、收缩与舒张之比呈现不断下降的趋势,但观察组的阻力指数、搏动指数、收缩与舒张之比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胎儿宫内生长迟缓患者中,治疗无效1 例,有效9 例,显效42 例,观察组的有效率达到98.08%。对照组满意度高达96.15%,观察组高达98.08%。两组满意度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早期监测脐动脉血流频谱变化,有利于及早发现脐动脉血流频谱异常,为临床治疗提供可靠的治疗依据。
2015 Vol. 12 (14): 38-40 [摘要](
544
)
HTML
(1 KB)
PDF
(664 KB)
(
238
)
-
杨小立① 谭婉仪① 关宇健① 覃兴龙①
目的:探讨超声引导下右颈内静脉穿刺置管在血液透析中的应用价值。方法:选取本院2012 年2月-2014 年2 月收治的240 例需行右颈内静脉穿刺置管进行血液透析的患者作为研究对象,使用随机数字表法将其分为研究组和对照组,每组各120 例。对照组患者采用传统盲穿置管,研究组患者采用超声定位引导进行穿刺置管,对比两组患者的置管穿刺成功率、穿刺时间、患者满意度及并发症情况。结果:(1)研究组一次成功率(87.50%)、总成功率(100%)及患者满意度(84.17%)均明显高于对照组的一次成功率(75.00%)、总成功率(90.00%)及患者满意度(70.83%),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2)研究组患者穿刺置管的平均时间为(29±8)s,明显低于对照组的(66±12)s,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3)研究组患者穿刺置管过程中并发症的发生率为0.83%,明显低于对照组的10.83%,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超声引导下右颈内静脉穿刺置管进行血液透析可以明显缩短穿刺时间,提高穿刺成功率,降低并发症的发生率,提高患者的满意度,故值得在临床上进一步推广。
2015 Vol. 12 (14): 41-43 [摘要](
488
)
HTML
(1 KB)
PDF
(665 KB)
(
275
)
-
林豪①
目的:观察B 超引导孕囊内注射甲氨蝶呤(MTX)治疗剖宫产后瘢痕妊娠(CSP)的临床疗效。方法:将剖宫产后瘢痕妊娠患者90 例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研究组与对照组。研究组给予B 超引导孕囊内注射MTX,对照组给予MTX 肌肉注射。观察两组患者的临床治愈率、住院时间;治疗前后血孕酮、β- 人绒毛膜促性腺激素(β-hCG)、妊娠包块直径的变化;治疗期间患者出现的不良反应。结果:研究组临床治愈率为95.45%,对照组为52.17%,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平均住院时间为(7.1±2.0)d,β-hCG 恢复正常时间为(26.6±5.6)d,对照组分别为(15.4±3.6)d、(35.5±3.6)d,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患者治疗后血孕酮、β-hCG、妊娠包块直径分别为(4.0±2.1)ng/mL、(315.6±60.6)U/L、(0.5±0.3)cm,对照组分别为(7.9±3.6)ng/mL、(786.3±88.3)U/L、(1.7±0.6)cm,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谷丙转氨酶(ALT)升高、恶心呕吐、血白细胞(WBC)升高发生率分别为25.00%、9.09%、2.27%,对照组分别为54.35%、26.09%、15.22%,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B 超引导孕囊内注射MTX 治疗剖宫产后瘢痕妊娠的疗效确切,能够快速起效,且临床不良反应较少,值得推广。
2015 Vol. 12 (14): 44-46 [摘要](
646
)
HTML
(1 KB)
PDF
(667 KB)
(
336
)
-
龚雪萍①
目的:探讨非营养性吸允对低体重儿心电指标及消化功能的影响。方法:将惠州市第一妇幼保健院2013 年6 月-2014 年10 月收治的124 例低出生体重儿随机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每组各62 例,对照组新生儿采用经插入胃管进行肠内营养喂养,观察组新生儿在对照组基础上采用非营养性吸允干预。结果:观察组新生儿心率异常的发生率显著低于对照组(4.8% vs 17.7%);观察组新生儿的肠鸣音正常率显著高于对照组(96.8% vs 82.3%),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观察组吐奶发生率(3.2% vs 12.9%)、腹胀发生率(3.2%vs 14.5%)、完全达到胃肠道喂养天数[(15.3±2.3)d vs(18.7±2.6)d]、留置胃管时间天数[(12.7±2.3)d vs(17.3±3.0)d] 均显著低于对照组(P<0.001)。结论:非营养性吸允可有效降低新生儿心率异常的发生率,降低吐奶、腹泻发生率,促进胃肠道功能恢复,降低胃管留置时间。
2015 Vol. 12 (14): 47-49 [摘要](
556
)
HTML
(1 KB)
PDF
(664 KB)
(
188
)
-
江丽萍① 邱诗贤①
目的:探讨妊娠期高血压疾病患者超敏C 反应蛋白(hs-CRP)及白蛋白(ALB)、纤维蛋白原(FIB)水平变化的临床意义。方法:选择本院2012 年10 月-2013年10 月收治的121 例妊娠期高血压疾病患者为观察组,选择同期在本院待产的正常孕妇60 例为对照组。分别检测其hs-CRP、ALB、FIB,并对结果进行比较。结果:对照组的hs-CRP、FIB 均低于观察组;对照组的ALB 高于观察组中的中度、重度妊娠期高血压疾病(P<0.05)。结论:hs-CRP 及ALB、FIB 检测对妊娠期高血压疾病的诊断及病情程度的判断有临床意义。
2015 Vol. 12 (14): 50-51 [摘要](
584
)
HTML
(1 KB)
PDF
(645 KB)
(
279
)
-
刘青山① 钟伟州①
目的:研究与分析盐酸曲美他嗪治疗冠心病稳定型心绞痛的临床疗效。方法:将102 例冠心病稳定型心绞痛患者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和治疗组。对照组采用常规药物治疗;治疗组在对照组基础上加用盐酸曲美他嗪治疗。比较两组临床疗效、血脂变化及不良反应。结果:治疗后,两组血脂水平均有明显改善,且治疗组改善程度优于对照组(P<0.05)。治疗组治疗心绞痛有效率和不良反应发生率分别为92.16%(47/51)、3.92%(2/51),与对照组的80.39%(41/51)、13.73%(7/51)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组心电图疗效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盐酸曲美他嗪治疗冠心病稳定型心绞痛可有效改善患者血脂水平,缓解心绞痛,提高临床疗效,且不良反应少。
2015 Vol. 12 (14): 52-54 [摘要](
545
)
HTML
(1 KB)
PDF
(667 KB)
(
279
)
-
彭俊波① 陈斌斌① 邓陈华①
目的:探讨阿奇霉素与红霉素治疗小儿支原体肺炎的临床治疗效果及其对免疫球蛋白和T 淋巴细胞亚群的影响。方法:选取2012 年11 月-2013 年11 月本院收治的108 例小儿支原体肺炎患儿,按随机数字表法将其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各54 例。两组均给予止咳、退热等常规综合治疗,在此基础上,对照组采用红霉素进行治疗,观察组采用阿奇霉素进行治疗。治疗4 周后,比较两组的临床疗效及不良反应的发生情况。结果:观察组总有效率为96.30%,显著高于对照组的79.63%(P<0.05);观察组患儿退热时间、止咳时间、肺部啰音消失时间和平均住院时间均明显少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患儿IgA、IgG、IgM、CD4+ 和CD4+/CD8+ 比值水平显著高于对照组,CD8+ 水平显著低于对照组,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不良反应发生率为5.56%,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阿奇霉素治疗小儿支原体肺炎疗效显著,能够有效改善患儿的临床症状和体征,且不良反应较小,安全性高,值得临床大力推广和应用。
2015 Vol. 12 (14): 54-57 [摘要](
776
)
HTML
(1 KB)
PDF
(687 KB)
(
352
)
-
黄志新① 谢常林① 何正文①
目的:分析厄贝沙坦联合胺碘酮治疗非瓣膜性阵发性心房颤动的临床效果。方法:选择2011 年6 月-2013 年6 月本院76 例非瓣膜性阵发性心房颤动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对照组,每组38 例。两组均给予常规对症治疗,治疗组采用厄贝沙坦联合胺碘酮治疗,对照组口服胺碘酮治疗。结果:治疗组治疗9 个月后心房颤动发作次数、发作持续时间明显减少,对照组左房内径明显大于治疗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组用药后的窦性心律维持率(94.7%)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两组均未出现用药原因的不良反应。结论:厄贝沙坦联合胺碘酮治疗非瓣膜性阵发性房颤有维持窦性心律和抑制左心房扩大的作用,疗效显著。
2015 Vol. 12 (14): 57-59 [摘要](
444
)
HTML
(1 KB)
PDF
(665 KB)
(
193
)
-
邓菲丹① 罗建业②
目的:研究结肠癌组织白细胞介素-10(IL-10)和干扰素-γ(IFN-γ)的基因表达及其相关的启动子区甲基化状态。方法:随机选取2011 年1 月-2014 年6 月80 例结肠癌患者组织为结肠癌组、80 例相应癌旁组织为癌旁组和100 例正常健康者结肠组织为对照组。采用亚硫酸氢盐测序法、甲基化特异性PCR 和实时荧光定量PCR 检测对IL-10 和IFN-γ 基因的甲基化状况进行检测,分析其与结肠癌主要临床特征之间的关系。结果:三组组织的IL-10 和IFN-γ mRNA 水平之间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其中结肠癌组和癌旁组组织的IL-10 mRNA 均高于对照组(P<0.05),结肠癌组和癌旁组组织的IFN-γ mRNA 均低于对照组(P<0.05); 三组IL-10 基因启动子区-110,-185 位点甲基化率比较,差异均有有统计学意义(P<0.05),其中结肠癌组和癌旁组组织的IL-10 基因启动子区-110 均高于对照组(P<0.05),结肠癌组组织的IL-10 基因启动子区-185 低于对照组(P<0.05);IFN-γ 基因启动子区甲基化率结肠癌组> 癌旁组> 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IL-10 和IFN-γ 基因启动子区甲基化状态影响其在结肠癌组织中的表达,结肠癌患者处于TH2 极化状态,与结肠癌发生发展密切相关。
2015 Vol. 12 (14): 60-63 [摘要](
668
)
HTML
(1 KB)
PDF
(716 KB)
(
268
)
-
黄湛婷①
目的:探讨二甲双胍联合妈富隆(去氧孕烯炔雌醇)对多囊卵巢综合征不孕治疗的临床效果。方法: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本院60 例多囊卵巢综合征患者分为两组,其中对照组采用常规二甲双胍治疗,试验组采用二甲双胍联合妈富隆(去氧孕烯炔雌醇)进行治疗,观察并比较两组患者经过治疗后的临床效果。结果:两组患者经过治疗后,试验组总有效率(96.67%)明显高于对照组( 70.00%),试验组患者各生理指标明显低于对照组,试验组患者妊娠率(90.00%)明显高于对照组(50.00%),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采用二甲双胍联合妈富隆(去氧孕烯炔雌醇)对多囊卵巢综合征不孕进行治疗,不但能够改善患者胰岛素抵抗,而且有效促进排卵以达到妊娠目的,安全、有效,应该在临床上广泛应用。
2015 Vol. 12 (14): 63-65 [摘要](
625
)
HTML
(1 KB)
PDF
(666 KB)
(
282
)
-
孙梅花① 陈华① 彭华娜① 李天石①
目的:探究责任组长负责制排班模式在胸外科临床护理的应用效果,改变护理模式,优化重组,提高护理人力的使用率,最大程度地满足患者需求,提高患者对护理的满意度。方法:自2013 年1 月起,在胸外科实施护理小组长负责制,实行护士长- 责任组长- 责任护士的垂直管理,使护理质量责任人由护士长扩展到责任组长和护士,细化分工,强化各岗位职责,问责到个人。对比传统排班模式及责任组长负责制两种模式的患者满意度、护理质量、护士工作压力。结果:实施责任组长负责制排班模式后患者对护理的满意度及护理质量有明显提高,护士工作压力较实施前降低,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实施责任组长负责制排班模式可提高患者对护理的满意度、提高护理质量、减轻护士工作压力。
2015 Vol. 12 (14): 66-69 [摘要](
644
)
HTML
(1 KB)
PDF
(686 KB)
(
193
)
-
吴玉娥① 张建荣① 黄晓婷① 何彩霞① 郭长琼①
目的:通过对住院老年患者进行残余尿的测定,及时进行个体化护理干预,从而降低尿路感染的发生率。方法:将200 例老年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各100 例;观察组按照科室的流程利用膀胱机进行残余尿的测定,根据测定结果进行及时的护理干预,对照组按护士的经验进行触诊判断患者是否有残余尿;分别对两组患者进行尿管留置时间、尿路感染发生率及患者满意度进行比较。结果:观察组进行标准的残余尿测定及个体化的护理干预后,尿管的留置时间及尿路感染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且观察组患者的满意度明显高于对照组,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残余尿量的正确测定不仅有利于疾病的诊断和治疗,同时缩短了留置尿管的时间,降低了尿路感染的发生率,减少了住院患者的费用,提高了患者的满意度。
2015 Vol. 12 (14): 69-72 [摘要](
558
)
HTML
(1 KB)
PDF
(685 KB)
(
242
)
-
莫丽兰① 刘杏仙① 钟英豪① 吴格怡②
目的:探索个案追踪方法学在呼吸科危重疾病患者护理中的应用。方法:采用个案追踪法,选择2012 年1 月-2014 年12 月病区危重疾病患者60 例,结合具体病例根据护理全过程14 条,通过对危重患者全方位的跟踪、分析,较真实地发现危重患者全过程中的护理问题,并进行持续质量改进。结果:通过追踪查房,能够提高护士的临床思维,护理专业水平得到发展,患者得到更好的照护,患者满意度得到提高,实施追踪查房前后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追踪方法学应用于危重疾病个案护理查房,可以培养与提高护士临床护理综合能力,使危重疾病患者获得更优质的护理,减少并发症,降低住院天数,获得良好的社会效益。
2015 Vol. 12 (14): 73-76 [摘要](
594
)
HTML
(1 KB)
PDF
(686 KB)
(
397
)
-
韩美花① 金成玉① 刘昱彤①
目的:对四肢长管状骨骨折患者进行骨外固定支架治疗,观察并评定系统化护理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160 例四肢长管状骨骨折并且使用骨外固定支架方法进行治疗的患者进行试验,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80 例和试验组80 例。对照组实行骨科常规护理方式,试验组实行系统化护理模式,之后对患者进行为期1 年的随访,对两种护理模式下患者的预后情况、并发症情况以及患者自我护理意识评分情况进行比较。结果:试验组患者预后情况和自我护理意识评分情况与对照组相比有显著提高,并发症的发生率显著降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使用骨外固定支架进行治疗的四肢长管状骨骨折患者而言,系统化护理有着显著优势,使患者的预后情况更理想,临床效果显著提高。
2015 Vol. 12 (14): 76-78 [摘要](
548
)
HTML
(1 KB)
PDF
(666 KB)
(
607
)
-
陈宪英① 赵锦颖①
目的:观察分析基于优质护理的柔性管理模式在医院中的应用效果。方法:笔者所在医院从2011 年1 月-2012 年12 月实施以优质护理为基础的柔性管理模式,总结归纳医院中出现的问题,提出相关的管理措施,对比实施前后的护理质量。结果:通过柔性管理方式的实施,临床护理质量检查均较前显著改善(P<0.05),实施后患者对护理的满意度显著改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实施后护理人员对护理工作的满意度为97.07%,显著高于实施前的70.48%,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实施后护理人员的离职率为5.85%,较实施之前的19.54% 显著下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基于优质护理的柔性护理管理模式显著提高了医院的护理质量,改善了患者的护理工作满意程度,有效保障了医院的医疗工作。
2015 Vol. 12 (14): 79-82 [摘要](
596
)
HTML
(1 KB)
PDF
(686 KB)
(
235
)
-
梁玲① 胡淑侠① 汤涛①
目的:探讨双水平气道正压(BiPAP)无创呼吸机辅助通气治疗高龄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OPD)合并Ⅱ型呼吸衰竭患者的护理方法及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本科2012 年6 月-2014 年9 月收治的30 例高龄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急性加重期(AECOPD)合并Ⅱ型呼吸衰竭患者应用BiPAP 无创呼吸机辅助通气治疗的临床护理方法。结果:使用BiPAP 无创呼吸机辅助通气治疗及综合护理方法对高龄AECOPD 患者的心率、呼吸、SpO2、血气指标较治疗前有明显改善。结论:应用BiPAP无创呼吸机辅助通气治疗及综合护理能够有效提高高龄AECOPD 患者的治疗效果。
2015 Vol. 12 (14): 82-85 [摘要](
504
)
HTML
(1 KB)
PDF
(687 KB)
(
438
)
-
罗卓卿① 石兵① 许柳珊① 杨贤燕① 罗秀娟①
目的:研究急性心肌梗死患者术后深呼吸、咳嗽训练的疗效。方法:选取本院2013 年4 月-2014年4 月收治的86 例急性心肌梗死患者的临床资料,所有患者均接受手术治疗,根据数字随机分组法原则,将患者分为两组,每组各43 例。对照组给予常规训练,观察组在常规训练基础上给予深呼吸、咳嗽训练,比较两组患者的心功能分级情况、住院时间、Barther 指数、室性心律失常、心肌梗死再发生率。结果:(1)与对照组比较,观察组心功能改善情况更好,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2)与对照组比较,观察组的住院时间更短,Barther 指数更高,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3)观察组室性心律失常、心肌梗死再发生率分别为6.98%、4.65%,对照组分别为9.30%、13.95%。两组室性心律失常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心肌梗死再发生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通过对急性心肌梗死患者术后给予深呼吸、咳嗽训练,可使患者心功能得以改善,降低心肌梗死再发生率,控制室性心律失常的发生率,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2015 Vol. 12 (14): 85-88 [摘要](
518
)
HTML
(1 KB)
PDF
(685 KB)
(
205
)
-
周春红① 张晓蕊① 刘维红②
目的:观察和分析对肺炎儿童施以针对性护理干预的应用效果。方法:选择2013 年1 月-2014年12 月于本院治疗的肺炎儿童160 例作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试验组80 例与对照组80 例,对照组施以小儿肺炎常规住院护理,试验组则施以针对性护理干预,比较两组肺炎儿童干预后的护理效果。结果:试验组胸片检查结果示阴影消失或缩小78 例,胸片阴影无改变2 例,胸片检查结果改善率97.5%,显著高于对照组阴影消失或缩小70 例,胸片阴影无改变10 例,胸片检查结果改善率87.5%(P<0.05);试验组的体温转为正常耗时(2.33±0.94)d、住院治疗耗时(3.73±1.01)d,均显著低于对照组体温转为正常耗时(2.78±1.07)d、住院治疗耗时(4.36±0.69)d(P<0.05)。结论:对肺炎儿童住院病例施以针对性护理,能够显著改善肺部感染情况,缩短降温耗时和住院治疗耗时,具有推广价值。
2015 Vol. 12 (14): 89-92 [摘要](
750
)
HTML
(1 KB)
PDF
(687 KB)
(
586
)
-
刘胜利① 杨霞① 舒艳①
目的:探讨认知行为疗法对癌症患者疼痛程度的影响。方法:选取72 例重度癌痛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观察组42 例和对照组30 例,应用数字评分法(NRS)和/ 或主诉评分法(VRS)评估患者疼痛程度。两组患者均按癌痛规范化治疗予以镇痛药物,观察组同时实施认知行为疗法,比较两组患者癌痛程度改善情况。结果:观察组3 d 内癌痛达标率为80.95%,对照组为50.00%,两组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01)。结论:认知行为疗法旨在改善患者的不合理信念,从主观上改变患者对自身疾病及疼痛的认知,从而减轻疼痛,提高癌痛治疗有效率。
2015 Vol. 12 (14): 92-95 [摘要](
582
)
HTML
(1 KB)
PDF
(698 KB)
(
260
)
-
孟祥芳① 刘莹①
目的:探讨静脉输液时意识丧失的相关因素及其护理对策。方法:对2012 年1 月-2014 年6 月兖矿集团总院输液的人群1300 例进行观察,根据输液时间分为对照组700 例给予常规护理,观察组600 例给予针对性护理干预,对两组发生静脉输液时意识丧失的病例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观察组意识丧失发生8 例(1.33%),显著低于对照组34 例(4.86%);观察组第1 次发病7 例(87.5%),显著高于对照组12 例(35.29%),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通过了解输液时意识丧失的相关危险因素,采取相应的积极护理对策,可减少意识丧失的发生。
2015 Vol. 12 (14): 95-97 [摘要](
625
)
HTML
(1 KB)
PDF
(664 KB)
(
220
)
-
陈礼梅① 林晓洁① 胡红艳① 鲍建敏① 吴秀英① 杨楚薇①
目的:探讨围绝经期女性颈椎病患者的中医体质特点及相关影响因素。方法:选择广东省第二中医院体检中心被诊断为颈椎病的围绝经期女性患者200 例为病例组及围绝经期健康女性96 例为对照组,采用中华中医药学会2009 年4 月颁布实施的《中医体质分类与判定》标准对研究对象进行体质判定,采用多因素的Logistic 回归模型分析中医体质类型与围绝经期女性颈椎病患者之间的关系。结果:196 例颈椎病患者中,平和质51 例,偏颇体质145 例,其中,单纯偏颇体质(只有一种偏颇体质)91 例,兼夹偏颇体质(有两种或两种以上偏颇体质)54 例。96 例围绝经期健康女性中,平和质35 例,偏颇体质61 例(全部为单纯偏颇质)。围绝经期女性颈椎病患者平和体质的构成比例低于健康女性,而颈椎病女性偏颇体质所占比例较高,两组中医体质分布之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4)。Logistic 回归分析显示:与平和质相比,阳虚体质的围绝经期女性患颈椎病的危险度显著增高,OR 值为1.329。结论:围绝经期颈椎病患者中,偏颇体质占绝大多数,其中,以阳虚体质患者最多;阳虚体质是与围绝经期女性颈椎病具有正向关联的体质类型。
2015 Vol. 12 (14): 98-101 [摘要](
552
)
HTML
(1 KB)
PDF
(696 KB)
(
289
)
-
张小洪① 邓雷厉①
目的:研究中医药多途径应用治疗卵巢储备功能下降的临床效果。方法:选择2013 年3 月-2014年6 月份在本院就诊的60 例患者,按随机分配的原则分为试验组和对照组,每组各30 例。给予对照组患者常规的中药治疗,试验组患者在此基础上接受针灸治疗及埋线治疗。测定治疗前的卵泡刺激素(FSH)、雌二醇(E2)及FSH/LH(促黄体生成素)值,于治疗后的两个月在患者月经的第3 天对FSH、E2 及FSH/LH 值进行测定,并判定疗效。结果:试验组患者治疗后的血清FSH、E2 及FSH/LH 值明显低于治疗前,治疗前后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试验组患者治疗后的血清FSH 及FSH/LH 值明显低于对照组治疗后,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试验组患者的治疗有效率高达86.67%,明显高于对照组的50.00%,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u=3.5381,P=0.0004)。结论:应用中医药多途径方法治疗卵巢储备功能下降具有较好的临床效果。
2015 Vol. 12 (14): 101-103 [摘要](
455
)
HTML
(1 KB)
PDF
(666 KB)
(
200
)
-
彭少林① 张文妍① 汪栋材①
目的:观察散结消瘿汤治疗结节性甲状腺肿的临床疗效。方法:采用随机单盲对照法,将120 例结节性甲状腺肿患者分为两组,治疗组60 例予散结消瘿汤加优甲乐治疗,对照组60 例予优甲乐治疗。均以1 个月为一疗程,共观察3 个疗程。观察组内治疗前后及组间治疗后甲状腺肿物最大直径,甲状腺肿症候评分,FT3、FT4、TSH 的变化及组间的总体疗效。结果:治疗组总有效率为83.3%,对照组为65.0%,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治疗后甲状腺肿症状评分均下降,与本组治疗前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组治疗后甲状腺肿症状评分较对照组治疗后下降明显,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治疗后甲状腺肿最大直径均缩小,与本组治疗前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组治疗后甲状腺肿最大直径较对照组治疗后缩小明显,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散结消瘿汤缩小结节性甲状腺肿作用明显。
2015 Vol. 12 (14): 104-106 [摘要](
499
)
HTML
(1 KB)
PDF
(666 KB)
(
279
)
-
张眉岸①
目的:评价本院喹诺酮类抗菌药物临床应用的安全性。方法:选择2013 年12 月-2014 年12 月于本院就诊的80 例应用喹诺酮类抗菌药物的患者为观察组;另外选择同期入院的80 例具有相同适应证的应用其他抗菌药物的患者为对照组。结果:观察组患者在使用喹诺酮类抗菌药后的总有效率为73.7%,明显高于对照组的47.5%,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在使用抗菌药后的不良反应发生率为41.2%,明显低于对照组的92.5%,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同时,患者的不良反应与其年龄、给药方式和不良反应出现时间关系密切(P<0.05),和患者的性别没有明显关系(P>0.05)。结论:本院喹诺酮类抗菌药物临床应用安全性良好,能有效减少不良反应,增强药物的有效率,值得借鉴应用。
2015 Vol. 12 (14): 107-109 [摘要](
563
)
HTML
(1 KB)
PDF
(664 KB)
(
257
)
-
邓滪①
目的:研究分析温热地区新生儿硬肿症病因。方法:收集2011 年1 月-2014 年6 月在本院儿科诊室确诊为硬肿症的93 例出生于温热地区的患儿,其中男53 例,女40 例,对所有患儿的入院季节和病情进行统计分析,同时检测患儿的临床相关指标。将患儿分为轻度组76 例与重度组17 例,对早产儿(包括低体重)与足月儿、感染与非感染、以及其他诱发硬肿症发生的相关因素进行比较。结果:对所有治疗的患儿在不同季节的病情进行统计之后可以看出,在温热地区,新生儿硬肿症轻度组和重度组的发病情况没有受到冬季气温的影响,每个季节轻度和重度的发病人数基本保持持平(轻度组患儿每个季节发病人数平均为19 例,重度组患儿平均发病人数为4 例)。休克和肺出血症状的患儿相对较多,男患儿16 例略高于女患儿14 例,共计30 例,所以休克和肺出血对硬肿症有一定影响。检查有DIC症状患儿例数较少,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对所有患儿的临床反应统计可知,所有轻度患儿例数均显著高于重度患儿,轻度组早产儿58 例显著高于重度组早产儿14 例,轻度组感染患儿47 例也明显高于重度组感染患儿12 例。轻度组早产儿和感染患儿均超过半数。在轻度组患儿中,足月儿、非感染患儿、明显窒息症状和非窒息均明显比重度组患儿偏多。所有患儿的临床反映差异比较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温热地区的新生儿硬肿症主要病因可以从患儿感染、休克和肺出血等因素进行关注,无季节性,其中对于早产儿(包括低体重)这一高危群体给予更多的关注,并给予及时的治疗。
2015 Vol. 12 (14): 110-112 [摘要](
486
)
HTML
(1 KB)
PDF
(665 KB)
(
248
)
-
古奕文① 张煜华① 马远平①
目的:通过了解和分析1 岁以下儿童社区获得性肺炎病原学分布及治疗情况来预防和判断患儿预后,从而更好地改善患儿预后,促进其康复。方法:收集2013 年7 月-2014 年7 月收治的200 例1 岁以下社区获得性肺炎患儿进行研究,同时收集患儿鼻咽部痰标本用于细菌培养,采用间接免疫荧光法检测患儿静脉血液呼吸道病原谱IgM 抗体。结果:经检测发现,200 份标本中,其中阳性标本为120 份,占60.0%。1~6 个月患儿病原检出者为88%(88/100),明显高于6 个月~1 岁的32%(32/100),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其中春季发病率明显高于其他三季,且冬季发病最少,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1 岁以下儿童社区获得性肺炎主要发病于春季,且好发于6 个月以下小儿人群中,致病主要以病毒感染为主,因此需做好相关预防措施,以减少或控制疾病,保障患儿健康成长。
2015 Vol. 12 (14): 113-115 [摘要](
698
)
HTML
(1 KB)
PDF
(668 KB)
(
248
)
-
林莉①
目的:探讨临床上新生儿听力筛查假阳性以及复查率的影响因素。方法:对来本院筛查的4080例新生儿相关资料进行分析,对所有新生儿进行听力筛查,将初筛不通过的436 例新生儿作为试验组,设置研究前初筛不通过的436 例作为对照组,比较两组复查结果。结果:6 组新生儿每组有680 例,A 组中110 例初筛不通过,且81 例假阳性;B 组95 例初筛不通过,57 例假阳性;C 组67 例初筛不通过,40 例假阳性;D 组78例初筛不通过,62 例假阳性;E 组49 例初筛不通过,24 例假阳性;F 组37 例初筛不通过,18 例假阳性;试验组新生儿出生42 d 后349 例进行复查,复查率为80.1%,高于对照组,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听力筛查是早期发现、早期干预听力障碍的重要手段,临床上加强宣传教育提高新生儿复查率。
2015 Vol. 12 (14): 115-117 [摘要](
690
)
HTML
(1 KB)
PDF
(665 KB)
(
619
)
-
刘军① 葛斌① 王婧欣① 闫卫刚① 高睿心① 郭通①
目的:评估在基层医院无超声引导下粗针穿刺活检(CNB)诊断乳腺癌的临床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2012 年5 月-2013 年6 月对120 例乳腺可触肿块进行粗针穿刺活检,记录所有患者的临床病理资料;比较不同病理分期、肿块最大径和最小径对穿刺结果的影响,得出本组病例粗针穿刺活检的敏感度、特异度、阳性准确率、阳性预测值、阴性预测值、假阴性率及低估率。复习文献比较本方法和细针穿刺、切除活检的优劣势。结果:肿物最大径、最小径、TNM 分期对于穿刺结果影响差异无统计学意义。此组CNB 的敏感度为93.2%,特异度为100%,阳性准确率为95.5%,阳性预测值为100%,阴性预测值为88.0%,假阴性率为15.8%,低估率为33.3%。结论:对于可触及乳腺肿块,无超声引导的CNB 是较理想的术前诊断手段,操作简单,经济适用,准确率高。
2015 Vol. 12 (14): 118-120 [摘要](
686
)
HTML
(1 KB)
PDF
(664 KB)
(
443
)
-
潘琴① 朱春香① 冯乐波①
目的:通过比较2010 年和2014 年门诊抗菌药物应用及用药合理性,评价本院抗菌药物临床应用专项整治活动开展成效。方法:采用回顾性调查方法,随机抽取本院抗菌药物临床应用专项整治实行前、后一年门诊处方各5000 张,从抗菌药物品种、使用率、抗菌药物使用频度(DDDs)、药物利用指数(DUI)、用药合理性等多方面分析本院门诊抗菌药物的使用情况。结果:2014 年门诊抗菌药物的使用率较整改前(2010 年)明显减少,不合理处方数明显减少,且单种药物利用指数>1 的情况较为少见。结论:抗菌药物专项整治开展后,本院门诊抗菌药物使用逐渐规范,不合理处方比例明显减少。
2015 Vol. 12 (14): 121-123 [摘要](
603
)
HTML
(1 KB)
PDF
(655 KB)
(
209
)
-
巩宪霞①
目的:探讨根治性胃大部切除术后发生继发性肠梗阻的危险因素及防治措施。方法:回顾性分析山东省滕州市工人医院2007 年1 月-2013 年12 月471 例行胃癌根治性胃大部切除术患者的临床资料,其中35 例发生术后继发性肠梗阻(SIO);以是否发生继发性肠梗阻为因变量,以选取的17 项相关指标为自变量,进行非条件Logistic 回归分析。结果:术前合并幽门梗阻、精神紧张、术中毕Ⅱ式吻合、术中淋巴结清扫范围(D3)、术后使用镇痛泵、术后血糖水平、术后肠内营养开始时间、术后腹腔感染、术后吻合口瘘是术后发生继发性肠梗阻的危险因素(OR>1,P<0.05),围手术期的血红蛋白水平与总蛋白水平是术后发生继发性肠梗阻的保护因素(OR<1,P<0.05)。结论:胃癌根治性胃大部切除术后发生继发性肠梗阻与许多危险因素相关,针对危险因素做出积极的防治工作,对提高治疗水平具体重要意义。
2015 Vol. 12 (14): 124-126 [摘要](
671
)
HTML
(1 KB)
PDF
(671 KB)
(
453
)
-
史正军① 程刚②
目的:探讨精准肝切除术对肝内胆管结石患者的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本院2010 年10 月-2014年12 月行肝叶切除治疗肝内胆管结石患者共86 例的临床资料。结果:手术时间(242±42.2)min,术中出血量(312±64.3)mL,住院时间(16.4±4.2)d。术后1 例患者出现切口感染,胸腔积液5 例,胆漏2 例,经对症治疗后治愈,随访1~24 个月,结石复发2 例。结论:精准肝切除治疗肝内外胆管结石是一种有效的方法,达到手术安全性、治疗有效性以及干预微创化的统一,术后并发症发生率低,结石复发率低,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2015 Vol. 12 (14): 127-129 [摘要](
561
)
HTML
(1 KB)
PDF
(653 KB)
(
214
)
-
张智琳①
目的:分析地佐辛联合丙泊酚麻醉对无痛人流患者血流动力学及呼吸情况的影响。方法:选择2013 年6 月-2014 年1 月在本院进行无痛人流患者1600 例作为研究对象,将其随机分为地佐辛组和芬太尼组,每组800 例,地佐辛组患者接受地佐辛联合丙泊酚麻醉,芬太尼组患者接受芬太尼联合丙泊酚麻醉,观察记录两组患者麻醉前、麻醉后2 min 及手术结束后苏醒时呼吸频率和血流动力学指标。结果:所有患者进行麻醉后2 min 的血流动力学指标SBP、HR、SpO2 及呼吸频率均显著降低(P<0.05);麻醉后2 min 及手术结束后苏醒时地佐辛组患者SBP、HR、SpO2 和呼吸频率显著高于芬太尼组患者(P<0.05)。结论:地佐辛联合丙泊酚麻醉应用于无痛人流患者中对患者的血流动力学影响小,不会产生较大的呼吸抑制作用。
2015 Vol. 12 (14): 130-132 [摘要](
539
)
HTML
(1 KB)
PDF
(666 KB)
(
405
)
-
许宇光①
目的:分析彩色多普勒血流显像(CDFI)与超声造影的区别并探讨他们在检测肝移植术后肝动脉并发症中所发挥的作用。方法:对136 例肝移植术后患者进行彩色多普勒血流显像检查,并观察肝动脉及肝实质的血流灌注是否出现异常。其中38 例彩色多普勒血流成像为可疑异常者,遂采用CPS 成像技术,即用SonoVue 及超声造影匹配成像技术行超声造影检查。结果:在全部136 例病例中,98 例患者的肝动脉多普勒血流的信号显示清晰,占总例数的72.06%,其中38 例患者术后早期、多切面扫查,CDFI 无法做到对肝动脉血栓形成(HAT)的排除;6 例患者在超声造影后,肝动脉主干及分支走行正常,显示清晰;有1 例患者术后1 周自身肝动脉血流信号无清晰显示,在第11 天后,临床医师对其行以超声造影诊断确诊为HAT;有1 例患者肝内回声杂乱(10 个月内)直接呈现出多发边界的回声区,最终临床确诊为HAT 伴肝弥漫性梗死。结论:CDFI与超声造影可以互补,对肝移植术后肝动脉并发症诊断的准确性有提高的作用。
2015 Vol. 12 (14): 133-135 [摘要](
563
)
HTML
(1 KB)
PDF
(676 KB)
(
282
)
-
杨志勇① 萧云①
目的:观察外科切开联合经皮扩张气管切开术在困难气管切开患者中的临床疗效。方法:采用病例- 对照研究,选择2008 年10 月-2014 年9 月本院困难气管切开患者中外科切开联合经皮扩张气管切开48例(A 组)及同期单纯外科切开46 例(B 组)为研究对象,总结外科切开联合经皮扩张气管切开的优点及应用技巧。结果:外科切开联合经皮扩张气管切开在困难气管切开患者中能缩短手术时间,减少手术出血及并发症,降低手术风险及手术难度,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采用外科切开联合经皮扩张气管切开应对困难气管切开具有安全、操作简单、手术时间短、并发症少等优点。
2015 Vol. 12 (14): 136-138 [摘要](
545
)
HTML
(1 KB)
PDF
(665 KB)
(
305
)
-
郭正东① 梁智① 林海波① 杨卫国① 刘飞① 张陈威① 秦王驰① 霍筱岚①
目的:探讨负压封闭引流联合烧伤外科技术治疗大面积皮肤撕脱伤的临床效果。方法:选择2012年9 月-2014 年10 月在本科治疗的大面积皮肤撕脱伤患者13 例,根据伤情特点急诊行创面清创、采用负压封闭引流,培养创面肉芽组织生长,并联合烧伤外科技术,行皮片移植或皮瓣转位。观察创面愈合时间、外观及功能恢复情况。结果:13 例患者经联合治疗后创面均得到良好的修复,瘢痕增生不明显,功能得到最大限度恢复。结论:负压封闭引流联合烧伤外科技术治疗大面积皮肤撕脱伤,疗效满意,在临床上值得推广应用。
2015 Vol. 12 (14): 139-141 [摘要](
567
)
HTML
(1 KB)
PDF
(707 KB)
(
276
)
-
胡湘元① 李宏辉① 郭俊光① 刘世豪① 罗壬满① 刘源① 黄文华①
目的:探讨游离足内侧皮瓣移植修复指掌侧皮肤缺损的临床效果。方法:2009 年5 月-2013 年2月,应用吻合血管的足内侧皮瓣游离移植修复21 例指掌侧皮肤缺损,范围为2 cm×2.5 cm~3 cm×7 cm。损伤至手术时间3~72 h。结果:1 例皮瓣边缘出现小面积坏死,行扩创缝合后伤口愈合,1 例术后出现血管栓塞,经手术重新吻合血管后皮瓣成活,余19 例皮瓣顺利成活,伤口一期愈合。患者均获随访6~15 个月,皮瓣质地良好,耐磨擦,外形不臃肿,皮瓣感觉及关节活动恢复满意。结论:足内侧皮瓣游离移植是修复指掌侧皮肤软组织缺损的理想术式。
2015 Vol. 12 (14): 142-144 [摘要](
448
)
HTML
(1 KB)
PDF
(719 KB)
(
222
)
-
丘文凤① 罗伟文①
目的:分析血清降钙素原(PCT)在危重患者感染诊断中的临床价值。方法:选择的研究对象为2011 年7 月-2014 年7 月本院收治的150 例危重病患者,根据血液微生物培养结果分为感染组和非感染组,并同时测定两组患者的血清降钙素原和C 反应蛋白(CRP),比较两种指标对危重患者感染早期诊断的特异性和敏感性。结果:感染组患者的CRP 和PCT 水平均明显高于非感染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行CRP 检测在诊断重症患者感染的特异性为20.37%(11/54),敏感性为64.58%(62/96);行PCT 检测在诊断重症患者感染的特异性为46.29%(25/54),敏感性为84.37%(81/96);PCT 检测早诊断危重患者的特异性与敏感性均高于CRP 检测,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血清PCT 和CRP 水平在危重患者发生感染时均出现增高,血清PCT 检测在危重患者诊断其感染的敏感性和特异性均明显高于CRP 检测,可以用于危重患者发生感染的早期诊断和治疗。
2015 Vol. 12 (14): 145-147 [摘要](
594
)
HTML
(1 KB)
PDF
(666 KB)
(
171
)
-
黎剑泉① 徐小琳① 邹云新①
目的:探讨孟鲁司特钠联合舒利迭治疗支气管哮喘的临床疗效。方法:使用随机数字表法将本院收治的108 例支气管哮喘患者分为联合组和对照组(n=54),对照组单用舒利迭进行治疗,联合组在对照组基础上加用孟鲁司特钠治疗,比较两组的治疗效果。结果:联合组治疗后的FVC、FEV1、PEF 值及临床控制率、总有效率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联合组治疗后的哮喘积分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孟鲁司特钠联合舒利迭治疗支气管哮喘,可有效缓解临床症状,改善肺功能,临床疗效显著,值得推广应用。
2015 Vol. 12 (14): 148-149 [摘要](
617
)
HTML
(1 KB)
PDF
(645 KB)
(
235
)
-
吴厚平① 胡允兆②
大量研究报道指出氧化型低密度脂蛋白(ox-LDL)是冠心病的独立危险因素,本文从ox-LDL 的来源、ox-LDL 的相关受体、ox-LDL 的免疫调节等方面与冠心病相关性作一综述。
2015 Vol. 12 (14): 150-152 [摘要](
453
)
HTML
(1 KB)
PDF
(655 KB)
(
306
)
-
柳思羽① 陈庆贺①
特发性脊柱侧凸是青少年较常见的疾病,其发病机制及发展过程尚不明确,且表现形式多种多样。对于轻度的畸形可以应用非手术方法进行治疗,目的是防止脊柱畸形进展,降低手术几率;而对于畸形较重、发展较快或非手术疗法治疗无效的青少年特发性脊柱侧凸,则要应用手术方法进行矫正,其目的在于矫正脊柱畸形,重建脊柱平衡。但如何在最大限度保留脊柱生长发育能力的前提下,进行有效的矫形;以及如何减少术中及术后并发症,避免失代偿及矫形效果丢失,一直是脊柱外科医生努力的目标和研究的热点。现回顾文献,对治疗青少年特发性脊柱侧凸的较常用的手术方法进行总结概括,并对历代的手术器械进行说明介绍。
2015 Vol. 12 (14): 153-156 [摘要](
394
)
HTML
(1 KB)
PDF
(672 KB)
(
349
)